首頁>散文>情感故事>香海禪寺:因果--命運

香海禪寺:因果--命運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但是我卻無法再多做停留。

  那召喚一切的大海在召喚着我,而我必須上船。

  因為留下來的時間儘管在暗夜中還在燃燒,

  但終會冷卻凝結固化成模。

  多想把這裡的一切都帶走啊,但是我又怎麼能夠。

  聲音不能攜着那賦予它翅翼的唇舌,

  它只能獨自搏擊天宇。

  離巢的蒼鷹也必定要獨自飛越太陽。”

  ——紀伯倫

  那個生命獲得轉機的情節,是在夏熱即將過去,秋涼即將來臨之時,才開始出現的。

  在小小寰球之上,在四大文明古國唯一興盛不衰的中國,從長沙站駛出來,一列載乘有緣人的火車。它動力十足,方向感也非常明確,一往無前地奔馳在長江之南那廣闊的山河大地上。這一列火車,從西到東,翻山越嶺,穿洞過橋,不畏風雨,走了一整天又一個半天,那時恰好正午降臨,天際清空起來,暖陽露出來微笑,它才終於抵達了目的地——嘉興火車站。

  說起來,一個皈依三寶的人,即一直自詡為詩人、心理諮詢師的人,為什麼要從黑龍江到廣西南寧那個新崛起的著名綠城,呆了半年左右,又離開南寧,中轉於湖南長沙,最終東臨浙江嘉興呢?

  一個皈依三寶的人,當他要選擇去到某一個寺院參學佛法的時候,他不由自主地就一度陷入迷茫:中國的叢林寺院太多太多了,究竟哪一個才是和他最有緣的呢?於是,他就看佛教網站里的一些寺院介紹,及一些聘用佛弟子和信眾的消息帖子,同時給這家寺院掛一個電話,又給那一家寺院掛電話,給好些寺院分別掛了電話,有的寺院因為與他條件不相應而不能前往,也有的寺院同意他前往的。一時之間,讓他這位初發心的堅定學佛的人,多少有點無所適從。

  這個皈依三寶的人,已經念佛十餘年了,還是個佛法的門外漢,但是他確實算得上是精進的修行人,在抓緊一切時間閱讀佛教方面的書籍,特別是經典。但他沒有智慧,不知自己應該選擇那一座寺院,去一邊工作一邊修學佛法。

  在長沙,他給國家藥物基地湖南科技園區內的綠之韻集團員工做完心理援助項目的講座與諮詢服務后,就開始了對自己要落腳求法的寺院進行了一番認真地尋覓。

  一次通話中,在手機里他聽到來自浙江嘉興桐鄉市濮院鎮香海禪寺的聲音,她是慧雲師兄,她以節拍緊湊、氣息急迫的口吻說:我們需要人手,很忙。他堅持再追問一遍,真的可以去做編輯的事情嗎?“可以呀!”他得到明確的答覆,內心被召喚的感覺更加強烈起來。

  他知道自己此生此世與書籍是分不開了,讀書和寫作,成為他唯一活着的方式。既然香海禪寺需要文字方面的人力資源,那他就正好可以去做他自己所願意做、也稍微能得好一些的事情。更何況這是寺院弘法利生的工作呢,在他的內心深處,多少還有點這方面的使命感在起着作用。

  身在長沙的他,真的就不可思議,被因果和命運的大手,托送到了原本意料之外的地方,一個人間佛教嶄新的恢弘道場——香海禪寺。

  香海禪寺怎麼就有這麼大的力量,把他吸引到這裡呢?他最終在這裡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賢宗法師給香海禪寺定義的靈魂:“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用,同結萬人緣”,而且賢宗法師又是實實在在這樣去做了,並做得很成功。如此的慈悲,讓他一時想起德蘭修女的故事,故事太多了,他看出來,香海禪寺的理念正是:在有仇恨的地方,讓我們播種仁愛;在有傷害的地方,讓我們播種寬恕;在有絕望的地方,讓我們播種希望;在有憂苦的地方,讓我們播種喜樂;在有黑暗的地方,讓我們播種光明;不求他人的安慰,但求能安慰他人;不求他人的諒解,但求能諒解他人;不求他人的寬恕,但求能寬恕他人;不求他人的付出,但求能為他人而付出。

  這是大乘菩薩道呀,布施而不求回報,就是達到了三輪體空的境界,這個功德就廣大無邊了,這個吸引力也就無窮無盡地大。正是由於這個因緣,他這個小小寰球上的一個小小的生命奇迹,也就奇迹般地出現在了這個“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香海禪文化”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