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生意上的事,不能回故鄉過年,只好把母親鄉下接來廣東過。母親大包小包帶來了故鄉的土特產,接站的時候,整整塞滿了車尾箱。回到家,母親一樣一樣地清理出來。
母親特別給我女兒親手了雙千層底的小布鞋,叮囑我天冷時給她孫女穿。說那很保暖,看着那雙精緻的小布鞋,我就想起鞋櫃里那雙母親給我做的布鞋。
多年前,母親也來廣東過年,從家鄉給我帶來雙布鞋。那雙舒適,踏實,帶着母親味道的布鞋,我一直捨不得穿,就這樣放在鞋櫃里。搬了新家,扔了很多衣物,鞋子,唯獨母親做的布鞋我像寶貝一樣珍藏着。妻子不解,問我又不穿,又不扔,佔著柜子。她哪裡知道那雙布鞋寄託一個母親多少心思與辛勤。
這些年,母親的白髮又多了,視力下降了,記憶也不如從前了,我並不想讓母親為我們再操心做布鞋的事而辛苦了。其實南方的冬天一點也不冷,母親的布鞋派不上用場,但做兒子的又不能傷母親的心,只好由她,因為那是母親的愛,覺得是她唯一能給我做點一點事而自豪。
在那清貧的童年,我和弟弟穿的鞋子都是母親親手做的。農閑時節,母親便把家中破舊的衣服拆了,用米糊調好漿糊。給誰做鞋就找誰的鞋 樣。但我們長得快,母親只好拿我們的腳依葫蘆畫瓢。鞋樣定好,就用舊布一層一層貼,多貼一層就會多一層的質量。因為小孩調皮,往往貼得厚些,這樣做出來的鞋 底耐磨些。
納鞋底是個手工活,但也是個辛苦活,鞋底貼得厚,首先用針錐鑽鞋底,再用大頭針帶着麻線穿入,要用力把麻線拉緊。這樣做出來的鞋 底才整板,如果趕着做,一天下來,拉得手酸痛酸痛。
鞋底納好,做鞋 幫,那是個技術活,年輕的媳婦做不好,不是皺就是撮。母親做出來的鞋簡直就是藝術品,人見人誇。那個年代,媳婦們都搶着學,母親言傳身教,手把手教人家怎麼做,在村裡獲得巧媳婦的稱號。
那些年穿着母親做的那些布鞋讀書,做家務。不像現在每天都穿着時髦的皮鞋,運動鞋,全是別人的勞動成果。在我心目中,布鞋是我人生中穿過最溫暖,舒適的鞋子。雖然現在不常穿它,但只要見到鞋櫃里的布鞋,就想母親那雙布滿皺紋的雙手,那雙從貧苦中辛勤勞作的雙手,那刻滿歲月滄桑的雙手。那些布鞋彷彿在告誡我做人也要像那雙鞋踏實,耐勞,不忘本,學會勤儉節約,同時也告誡我要學會感恩,學會孝順父母。那雙布鞋凝聚了一個偉大的母親一針一線的心血,像涓涓細流,流入我生命的血液中。。。。。。。。
文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