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災,正在我國西南部肆虐。有這麼三瓶水進入筆者眼帘——
第一瓶水,其實只有半瓶,捧在西南一個女孩的手心裡,她說:要靠它喝整整一天。
第二瓶水,放在一個大會場的排桌上,只是被擰開喝了一兩口,人們就散會了。
第三瓶水,最近陳列在某個名牌飲用水展銷會上,750毫升裝,售價198元。
女孩手中的那半瓶水,維繫着她的生命。
會場上的瓶裝水,完全屬於可喝可不喝之類。試看,有多少人會喝得掉整瓶幾百毫升的水?又有多少人會把沒喝完的水帶離會場?再想想吧,諸如此類的會議每天要開多少,又有多少寶貴的水就這樣被浪費掉?
198元一瓶天價水的出現,焦點不在於廠家如何選取水源、如何加工包裝,也不在於這比油貴的水有誰買、賣給誰,反倒是給我們重重敲了記警鐘——如今一瓶還不足1元錢的水、還“浪費得起”的水,會不會終有一日真的千金難買?當“習慣性旱情”地區可能進一步擴大,“水質型缺水”城市可能進一步增多之時,我們該怎麼辦?屆時,每瓶水標價198元還貴嗎?
這三瓶水,並不能在彼此的瓶中流通,但關於水的思考是相通的:有水喝的人,能為沒水喝的人做點什麼?今天的喝水人,能為明天的喝水人做點什麼……
心靈小語:
假如某一天,我,我們,她、他,他們相遇,只是為了尋找比油貴的水源,然後,一起痛楚“沉重的三瓶水”的深遠意義,為時已晚。
節約用水!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