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千里迢迢回家過年永遠成為歷史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再有半個月就是農曆馬年新年了,“回家的誘惑”讓人無法拒絕,對親情的渴望令人無比期待,但與此同時,“回家成本”也成了網友們熱議的焦點話題。媒體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有高達57%的網友表示春節回家最擔心的就是賺錢太少不夠用;而高達八成的網友表示自己回家過年的花費已經超過自己一個月以上的收入;更有15%的網友感嘆“回家一次,損耗半年”。
所謂回家過年指的是回老家過年,也就是回到父母身邊過年。有網友擔心賺錢太少不夠用,更有網友感嘆“回家一次,損耗半年”。我認為有這種擔心和顧慮的人不是沒有,而是極少數,並不是社會的主流,一概的說回家過年,損耗半年,有點以點帶面,以偏概全,是用矛盾的特殊性去概括矛盾的普遍性。因為,大多數國有企業職工是不需要千里迢迢回老家過年的,只有極少數。國有企業職工的父母基本上都和父母在一個地方居住,即使不在同一個家居住,也大都離得不遠,無需車馬勞動,千里迢迢回老家過年。
就拿我們單位來說,父母基本上都在身邊。煤礦企業員工在井下連續工作十年就可將配偶轉為城市戶口,子女可隨父親上戶,即使娶了農村媳婦,也不必兩地分居,可先將老婆孩子接來居住,等不了幾年就是城市戶口。大多數職工都是和父母同在一個城市,過年基本都省了車馬勞動的費用。不過也有父母在農村的,子女想接過來一起住,但有些父母在農村住慣了,不願意來城市居住。這樣的畢竟是極少數。
企業員工回家過年請探親假已經成了歷史,現在基本沒有兩地分居的,父母基本上都在身邊。這跟以前比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得父親當年春節回家就得請探親假,不過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後來,煤礦工人落實戶口政策,全家轉為市民戶。如今,過年回家探望妻子兒女的,已經成了歷史。
極少數父母不在身邊的多了回家的路費,再加上長年不回家,回家的應酬也就多了。春節放假七天,時間短,來迴路上耽誤兩天,有效時間只有五天。
其實,回家過年也應堅持節儉的原則,不該花的錢,就不要花,該省即省。不要過於奢華,不要攀比。至於壓歲錢,也不要攀比,主要是表達意思即可,沒必要給的太多。其實,回一趟老家過年,本家兄弟、鄰居、朋友都會請你吃飯,你象徵性的給孩子點壓歲錢,並不會給你帶來負擔,我們還吃人家的飯呢。
有些費用不是過年才花的,平時也得花,比如,衣服、電話費、肉、菜、等不是過年才花的。不要把這些費用一併算到過年上。
那個過年才吃好的的時代已經成了歷史。其實現在平時過日子都跟過年一樣,有些吃的不是過年才吃,平時也吃。穿衣服也一樣,不是過年才買新衣服,平時也買。那種只在過年才吃,才穿的,我們就已經找不出多少了。
現在日子好了,我們的生活好了,平時就如同過年,感覺我們天天好像在過年,也許,這就是人們對過年沒有了新鮮感的原因了。
父母在身邊的職工是城市職工的大多數,我們可以把父母接到家裡來,一起過年。孝敬父母天賜福,我們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多孝敬,多體貼。多和父母聊聊天,說說話。給父母洗洗衣服,拆洗拆洗被褥,吃點他們想吃的東西。讓他們安度幸福的晚年,不要等到父母離開我們了,才想起了孝敬,那就晚了。
隨着戶籍制度的改革,極少數農民工也可以在城市安家落戶,其子女,父母也可一併遷入居住,那種車馬勞動,千里迢迢回家過年情景就會成為歷史。只要我們有本事,有穩定的收入,就可將父母妻兒接到身邊和我們一起生活,一起過年。
綜上所說,千里迢迢回家過年將會慢慢成為歷史,成為回憶。每天享受夫妻團圓、兒女親情、父母親情的美好時代,就在眼前。
願每一個家庭都幸福,願每一個家庭都和睦,願人人都擁有一個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家。
回家一次,損耗半年。只是特殊群體的感受,是特殊性,不是普遍性。不是社會的主流意識。
有人擔心過年回家怕花銷,那可以節儉一點。過年和過日子一樣,不必攀比,有錢多買點,沒錢少買點,沒有一個標準。只要我們抱着節儉的原則,注重親情,溫情,營造一種團員、和睦、快樂、平安的過年氛圍就足夠了。
有的因為自己這麼多年來,地位沒變,沒有可炫耀的成績,就不敢回家過年,怕人笑話;還
有的怕給人家壓歲錢少了,自己沒面子。等等,這些都是虛榮心在作怪,需進行自我心理調試,與回家過年沒有關係。
因父母在身邊,而且父親還有退休金,我不必給父母貼補多少,可過年時和他們一起吃一頓年夜飯,就感覺很幸福了。
願每一個為城市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員工在城市都有一個溫暖的家,願每一個員工的父母都能來到子女身邊,共享天倫之樂。願千里迢迢回家過年永遠成為歷史。
願每一個回家過年的員工,都能過一個和諧、快樂、平安、健康、幸福的春節!
大同煤礦集團大同地煤青磁窯煤礦 王瑞平
2014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