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境遷,憶苦思甜
比較而言,現今我的學習、生活與工作情況挺好了,但我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因為我始終明白,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的真正含義之所在。列寧說:“一個人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過去之所以不容忘卻,在於其精神滲透,在於其成為我們血液中的一部分,任其涓涓地流。
學習,不堪回首月明中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任何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抉擇都是不明智的。
往年,當我在鄉中心校上到小學四年級時,一天,父親突發奇想,稱要將我轉到一個村裡讀書,說他曾在那兒教過書,老師不是和他關係好,就是他曾培養起來的,絕對能教好我。
聽從父親的安排,我來到了一個叫種地槽的小學。記得,第一天上學是母親送我的。滿以為環境一變天地寬,可讓我們始料未及的是,行至一個村前,一條大黑狗闖出來,徑直來到我們面前凶神惡煞起來。母親見狀,極力保護着我,在路邊撿石頭、在田地拿土塊回擊狗,且戰且走,好不容易才脫離險境。路上,母親不無憂愁地說:“念書路遠不說,還得打狗,這怎麼行?”後來,母親通過打聽和觀察地形為我謀劃了新路線,雖說多走幾里地,但畢竟繞開了狗的騷擾。
爬山過嶺到了學校,卻被老師禮遇到班內最後一排。更有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一間教室竟設二、三個班,即左排為二年級,中排為三年級,右排為四年級。老師每教一個班的課,另外兩個班的學生就寫作業。四年級半年下來,我真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些什麼。只記得老師總愛在課上看閑書。課下語文作業是三番五次地抄課文。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午間或課間,那些頑劣至極的同學往我的書櫃里放青蛙或蛇,以達到他們恐嚇我的目的。放學后,他們不是早早回家做作業,而是敗壞風氣,找各種借口攔、堵、圍攻我。儘管如此,我沒有一次向他們求饒,也沒有一次向老師反映過,迎戰、告大人,種種方法用過了,他們依舊“敵對”我,我仍然不屈服,抵抗的日子難熬但終熬過,地球不會因你的緣故而停止不轉。
上五年級,雖說升了一級變了班換了老師,且這位老師當初沒少受過父親的優待,包括他當老師也是父親促成的。縱使這樣又如何呢?我在這裡沒受過他的一點好待遇。座位是鐵板釘釘的最後一排,上課他從來沒提問過我。有一次,與我同去的一位同學犯了錯,被他批評一通。身為師者,他不僅不留“口德”,相反還藉此及彼、指桑罵櫆地牽扯我,真教師風範哪!我嘆服加禮讚。
在那個村我呆了一年多,父親見我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忙把我轉到鎮上實驗小學就讀。在這兒,我遇到一位姓李的數學老師,她給我整整補了半年課,我方順利考上了初中。
哦,那一年多的學習時光,不堪回首月明中……
人生的路緊要處只有幾步,一步走錯帶來的損失、影響不可謂不大不可謂不深矣。過去了挽不回,權當是歷經一難吧。有道是嘗盡艱辛好做人,將其視為一筆意外“財富”不也很好嗎?
生活,流失在三輪車上的日子
因生活所迫,曾經有段時間,我開過農用三輪車。回想流失在三輪車上的日子,有苦也有甜,有得也有失……
人常言:“干一行愛一行。”我是乾著開車的行當不愛這一行。當初,父親二話沒說買回車,聲言讓我開,我是出於體恤父親的一片苦心,“被逼上梁山”的。販蔬菜、水果,賣白面、大米,收山藥、雜糧,跑運輸,一路走來坑坑窪窪,忍飢挨餓、櫛風沐雨不說,有時還得遭人欺、受驚嚇,真真飽嘗了“車行子”生活的艱辛不易。
上世紀九十年代,豐鎮九龍灣河流着大水,它是我們跑車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兒,成了“一見愁”。每當我們拉貨過河,三輪車就像船泊在那裡一動不動,排氣筒進水車發不着。無奈,請當地的堂叔叫來學生推車,事情方告一段落。有時推不出去,只好租大車拉小車,弄得人全身是泥水,涼颼颼、髒兮兮的。小車過大河,不卡車才怪呢。
一次,我將車停在路邊進村問路,當我出來時見父親和兩人正糾纏在一起。原來那兩人是喝了酒的大車司機,嫌我們的車停的擋他路了。好傢夥來者不善哪,其中一人連車上的鐵撬棍也拿下來追着父親打,眼見這陣勢,我也動武了。上陣父子兵,血肉相連,你護我,我護你的結果是將氣全撒在了對方身上。後來,圍觀的人看不過,說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大車司機純粹是借酒鬧事欺負過路人,於是他們一邊拉一邊勸,我們才得以解脫。大車行遇小車行,尊嚴不能丟。
又一次,我們開夜車往回走。車快進道西口,遠遠地看見前方有二人站在路上,父親見此提醒我說天黑不能停車,我提起精神加大油門衝上去,臨近那二人讓停車,我沒停。他們邊罵邊追,父親在後車廂手拿搖把做防備狀,聲稱只要他們敢爬車廂,他就一下子打下去。好在有備無患。開車,有驚無險的事多了,這算小事。
任何事都是一分為二的。開車中遇到的小挫折小磨難從外表看來讓我受苦了,實質上它補了我性格上所缺之鈣,使我的骨頭漸漸硬起來。經歷了開三輪車的那段日子,我慢慢懂得,只有體驗生活,方能珍惜生活。只有投入生活,方能收穫生活,生活不是一支甜蜜浪漫的歌,可它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生活是一片霞,卻又把那寒風苦雨撒呀,生活是一條藤,總結着幾粒苦澀的瓜……”生活,苦與甜的辯證。以難為榮以苦為興笑對人生吧!
工作,永遠是給自己乾的
“真忙,有做不完的事!”每當我就自身工作壓力大發牢騷時,朋友便告誡我:“可以了,人心不足蛇吞象!”聽罷,我啞然。細想,也是。
多年前,我憑藉愛好受聘某部門工作,掙着每月幾百元的微博工資。我任勞任怨,盡職盡責。對內,采編、校對、辦好旗委機關報。對外,積極搞好新聞外宣工作,每年在市、區報刊上稿六七十篇。只要評優,年年有我。就這樣我如一隻漂泊在大海中的小船,在漂泊中守望着,一干就是七八年。2003年“非典”時期,我冒着隨時被病毒傳染的危險,走進察右前旗醫院,與醫護人員面對面交談,采寫出紀實文學《凌寒斗霜花更艷》刊發在烏蘭察布《敕勒川》雜誌上。鑒於搞新聞工作的出色成績,2005年,我被市團委等部門授予“首屆烏蘭察布青年科技創新二等獎”榮譽稱號。2006年,我被旗團委等部門評為“察右前旗第三屆十大傑出青年”。2007年,我與人聯合採寫出通訊《察右前旗:工業園區成為農民聚寶盆》刊發在《光明日報》。同年,我被點名免試當上了記者,期盼已久的心終於得到了歸宿,我為自己的選擇無悔,為七八年的奮鬥無悔,為這一段在我以後的人生中奠基無悔!
付出有了回報,我的工作熱情大增。2008年,我及時捕捉新聞由頭,采寫出《李明玲回家探親不忘為家鄉美容》一文,並配圖刊發在《內蒙古日報》社會新聞版頭條。同年及2009年,我作為市級媒體採訪團中的一員,多次隨團下鄉採訪,在《烏蘭察布日報》發表了好幾篇反映察右前旗改革發展的大型新聞報道稿件,分別被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工作者協會授予“烏蘭察布第二屆十佳新聞通訊員”稱號、“烏蘭察布百名記者下基層先進個人”稱號。2010年我成為旗報社的負責人,責任大於欣喜,我在帶領全社采編人員外出學習取經、改進辦報質量、提高報紙品味的同時,依然“寶刀不老”地乾著外宣工作。2013年,我被烏蘭察布日報社聘為“特約記者”。2014年,我拍攝的基層教學能手圖片新聞上了《內蒙古日報》頭版二條。
回首以往,我不能不說,工作任何時候都是給自己乾的,正所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那種不懂得感恩念舊、不懂得珍惜已擁有的人,是體味不到工作着快樂着、體味不到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究竟何在的。那種不熱愛本職工作,存有僥倖心理、私心、功利心者,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們永遠不會明白沒有付出哪有收穫的道理。至今,我對不好好工作、對工作不負責的人常常不屑一顧、嗤之以鼻。至今,我對自己靠實幹得來的這份工作仍心存敬意、心生愛意,願繼續放歌新時代,傳遞正能量。真心祝願我黨的新聞事業花紅果豐香飄遠!
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和未來?懷舊,留待芳菲啟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