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一抹淡淡的憂傷、那一份會笑着哭的回憶、那樣一種再也回不去的日子。
我始終相信青春的感覺總相似,儘管每個人的青春經歷千差萬別。說起青春,我們總會聯想到校園、奮鬥、愛情和友情,那些讓我們懷念、讓我們熱淚盈眶甚至潸然淚下的日子,那些我們曾為之付出心血、傾注全部精力的事情。
我還記得畢業時,有同學說過在火車開動的那一刻,他感覺他的青春戛然而止。有時候我似乎也懂得了《中國合伙人》裡面佟大為的一句話:我感覺我的青春死了,而且就埋葬在這裡。成長和成熟是件殘忍的事情,青春教會我們成長,但成長的代價正是和過去的天真爛漫說再見,正是被迫迅速的成長,正是那再也回不去的相知相許美好。這些幸福的痛讓我們領悟到:再也不會不顧一切地去做一件事;再也不會孤注一擲地去拼搏;再也不會簡單地以為缺乏物質基礎的愛情會天長地久。我們長大了,再也不會衝動地去闖禍,走出校園,我們註定要告別一段心靈上的純真;進入社會,我們將變得越來越理性和現實,我們的絢爛浪漫和萬丈雄心也終將被具體瑣碎和平庸事故消磨。這是青春的痛處也是精彩之處。
也許很多年後,讓我們熱淚盈眶的不是記憶里的某個地點、某個人、某件事,而是那有笑有淚有衝動有愛的青春。
人們總習慣用時間來界定青春,跟時間相比我更相信精神,青春不是特定年齡段的產物,而是一種心態和精神,一種敢想敢幹、直抒胸臆、敢為人先的風氣。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些人的青春確實是永垂不朽的。
我曾讀過人民日報一篇名為《莫使青春染暮氣》的文章,文章說,似乎在一夜之間,80后一代集體變“老”了。是什麼,讓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一代變得暮氣沉沉?和父輩們相比,青年一代有着無可比擬的生活條件和成長環境,但時代也製造了新形式的磨練。成長於改革開放年代,他們的童年擁有動畫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業;他們比父輩擁有更加寬廣的人生選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他們棲身上一代人從未經歷過的網絡時代和工業文明,也品嘗着城市化帶給個體的無助和壓力;他們踏入了一個有着空前流動性的社會,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認同感的缺失。所以很多人變得越來越愛懷舊和嘆老,感覺不會再愛了,在這看似矯情的吐槽背後,卻有着難言的青春滋味,都是一種面對壓力時,對記憶中美好過去的鄉愁。
要向掃除徘徊在青年人心頭的暮氣,文章說,需要社會對他們敞開更多的機會之門,提供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更廣闊的上升空間,讓年輕成為資本而不是不足,讓銳意進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為社會風尚。我個人認為這些客觀條件的前提都是需要自身的努力奮鬥。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不管身處哪個時代的人,都在所處的年代,經歷過苦痛和磨練。成熟是一件殘忍的事,但並不是一件壞事,重要的是我們是否也丟棄了青年時代的心態和精神。
經歷過就是財富,比擁有金錢更加富足。也許我們都曾經歷過失敗挫折,為現狀感到不滿和憂傷,對未來感到迷茫和擔心,不要擔心,我們還有最為可靠的力量,那就是堅持,那就是敢於拼搏不服輸的勇氣,那就是永不言棄的青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