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某大學對2005屆畢業生的調查顯示,74%的同學認為,在求職中,企業最看重大學生的“社會經歷”。通過對眾多企業的採訪,記者了解到,同是“社會經歷”,不同性質的企業,偏好也不同,大學生在展示社會經歷時需要掌握些技巧。
企業偏好大不同
外企看“眼界”。外資企業所能接受的“社會經歷”比較廣泛,除了要求擔任過學生幹部、有實習經驗之外,對一些與眾不同的經歷也非常感興趣,比如從事過志願者工作、曾遊歷各地等。他們認為,見多識廣的學生更容易融入國際化的公司,也能迅速融入客戶的文化。他們可以容忍應聘者能力上的些許欠缺,但在人生閱歷上不能是一張白紙。同樣的實習經歷,外企HR們更希望在你的描述中能表現出“人性的優點”,比如勇敢、社會責任感、自省等等。
國企看“素質”。目前,大部分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正處於從傳統向國際化轉變的階段。國企對應聘者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希望對方能像沙和尚一樣能吃苦耐勞,像孫悟空一樣神通廣大,像唐三藏一樣意志堅定,像豬八戒一樣樂觀開朗。國企招人還往往把學習成績好作為前提,那些社會經歷豐富但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就要悠着點了。
中小企業重“實用”。中小企業的老闆最喜歡應聘者的簡歷上寫着“具有相關行業實習經驗”,學歷、成績則放在其次。對他們來說,招來即用的員工才是人才。相關行業的實習經歷意味着該應聘者熟悉行業和崗位,懂得人情世故,比較容易上手。如果這名大學生告訴老闆他還擁有客戶資源,那麼基本上早上面試,下午就可以上班了。
多角度表達社會經歷
外企招志同道合的人,國企招質量信得過的人,中小企業招能馬上創造利潤的人,但普通學生一般只擁有一兩段短暫的實習經歷,巧婦如何做少米之炊?其實,面對不同的聽眾,故事有不同的說法:
“經歷過這件事,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華。”———這樣的開頭比較適合外企。
“在此事中,我被委以重任,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這是給國企人事主管最好的回答。
“經過這段實踐,我擁有了勝任貴公司該職位的一切條件,無論是知識、能力,還是人脈……”———如果你想贏得中小企業老闆的“芳心”,沒有比這更合適的說法。
這並不是教唆求職者花言巧語,而是要學會多角度表達。在求職前,最好像寫自傳一樣把自己的經歷仔細梳理一遍,將從中得到的收穫深化、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