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抗戰勝利70周年徵文
遙望烽火,不泯忠魂
"中國".
我是七十年前,華夏兒女以骨為筆, 以血為墨,在敵人戰慄的眼神和絕望的狂吼中把這兩個字深深地刻於歷史之碑上,透過那紅的耀眼的字跡,世界看到的是中華民族燃燒的血性,驅狼逐虎的決心以及那刺破重重霧靄迎來光明的不屈靈魂。這民族之魂,它足以支撐起破碎的山河,驅散人們心頭絕望的陰雲;足以修復將士手中斷裂的利刃,重燃再戰八方的鬥志;也足以使墳前長出青草,白骨開出花朵。七十年了,時間的風沙可以撫平一切傷痕與苦痛,掩埋所有悲泣與嘆息,卻無法湮滅無數中華兒女對祖國熾烈的愛意和堅定的守護。這份忠誠穿透歲月洪流直至今日依然震撼着我們的心靈,滲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里,鑄成了永恆。
我是對於中國人來說,提起抗戰,無一不感慨當年的殘酷和艱難,同時每個人又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獨特的抗戰印象,這些記憶可能來自於自身的經歷、自家先輩的講述、閱讀的資料等等。當抗戰這段經歷從另一個角度影射於個人身上時,歷史也不再似記載的那般遙遠,而是因為人的情感注入而變得無比真切,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抗戰書信就是這樣的一條紐帶,把我們同當年的烽火連接起來,讓我們感同身受彷彿置身於漫天的硝煙中,更加銘記那份壯烈。
我是在這一封封書信中,有兄弟手足之間的相互勉勵,有父母對兒女的句句叮嚀,有熱血男兒戰死沙場的決絕,亦有夫妻亂世之中的相濡以沫。從這使人動容的一封封書信中,我們讀出了悲壯,也讀出了溫情,讀出了希冀,也讀出了訣別。縱然國破家亡,縱然顛沛流離,也不能磨滅國人英勇不屈的靈魂,這靈魂是支撐我們渡過難關走向未來的力量源泉。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把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進步。"
我是母親對孩子的愛是世間最為純粹的情感,而這份感情在抗日女英雄趙一曼的身上卻異常悲壯,使人動容。在趙一曼臨刑前留給兒子寧兒的家書中寫道:"我最親愛的孩子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底下的母親!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來教育你。希望你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家而死的".短短的幾行字卻飽含着一個母親對孩子的不舍與期望。作為一個母親,不能親眼看着孩子長大,實屬遺憾,但是這位偉大的母親已經親身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為了革命她不惜背著兒子流浪討飯也要尋找黨,被俘之後嘗盡各種酷刑仍不吐一字。最後據當時負責審問的日本軍官回憶:"我們已經用了所有能想到的刑罰,甚至連最新的電刑也用上了,還是得不到任何有用的情報,這個女人是塊鐵。"亂世之中,她一介女子,本可避開戰火,與至親相伴,但為了國家的未來毅然放棄自己的生命與骨肉。這份勇氣,這份堅決震撼了世人,成為開在荊棘的里一朵血紅的薔薇。
我是在抗戰英烈們的心中,家與國早已合二為一,國不保,家何在?為了民族大義,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小家,放棄了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機會,與親人相連的唯一紐帶就是這一封封飽含深情的書信了。左權將軍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時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一起,能夠聽到太北叫爸爸媽媽的親懇聲音能夠牽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真是太快樂了。可是我的最親愛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頓以後,只得把相片拿出來一一望着".字裡行間無處不是鐵骨柔情,國難當頭,先烈們選擇了放棄對家庭的眷戀,放棄了自己在家人眼中丈夫、妻子、兒女的身份,將一腔熱血灑於沙場,只為了守護祖國,守護民族的未來,用生命和鮮血鑄成永遠的豐碑。
我是八年抗戰,舉步維艱。但即使是面對敵人黑洞洞的槍口,中華兒女也未曾有過一絲的恐懼與退縮。吉鴻昌將軍臨刑前以指為筆,留下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更是命敵人拿來椅子,在眼前開槍,即使死也不能倒下,直到犧牲也未使民族的尊嚴遭受折辱。這份抗戰的決心和堅定正如張自忠將軍所言:"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先烈們從一開始就將生死置之度外,敵人再兇狠再殘暴也無法磨滅抗戰先烈的錚錚鐵骨,浩氣長存。
我是在硝煙散去的今天,我們遙望烽火,重新面對這段歷史,是為了正視過去,直面那段艱難的歲月里我們所遭受的創傷和苦痛,不退縮,不逃避,吸取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勇敢地從那過去的深壑上跨過,迎接更美好的未來;也是為了感恩,感謝在那場浩劫中做出犧牲的人們,感謝他們所做的一切,感謝他們用鮮血在黑暗中染出黎明,給了這個國家明天,他們值得整個民族尊敬;同時更是為了銘記,銘記抗戰這枚鮮紅的歷史烙印,銘記整個民族雖然傷痕纍纍但一步步走向黎明的歷程,從先輩們的手中接過旗幟,用新一代中國人的肩膀背負起祖國的未來,以史為鑒,居安思危,奮發圖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用生命去守護和傳承這生生不息的遠古龍魂,同當年的先烈們一樣:"誅盡豺狼山河義,長槍獨守中華魂"!
2013級政政治學李桉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