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糧食系統五五普法宣傳教育規劃

糧食系統五五普法宣傳教育規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轉發〈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的通知》(中發〔2006〕7號)和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精神,為加強糧食法制建設,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管糧,結合“十一五”期間我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與發展的實際需要,制定全國糧食流通行業法制宣傳教育第五個五年規劃。

  一、指導思想、目標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第五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糧食規劃的目標任務,按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大力推進糧食流通行業依法治理,不斷推動糧食流通法治化進程。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堅持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貫穿“八榮八恥”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於糧食系統法制宣傳教育的內容和過程之中,為構建適應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社會主義糧食流通體制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主要目標。第五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適應黨和國家糧食工作大局,適應糧食流通行業從業人員對法律知識的現實需求,緊密結合國家民主法制建設的新進展新成果,通過深入紮實的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進一步提高糧食流通行業廣大幹部職工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進一步增強糧食部門公務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增強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社會組織依法治理的自覺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構建社會普法聯動機制。

  (三)基本原則。第五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原則是:堅持圍繞“十一五”糧食流通規劃總體目標,服務大局;充分體現黨中央、國務院的“五五”普法的要求,把社會主義榮辱觀貫穿“五五”普法的全過程,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堅持求實創新,與時俱進;堅持從實際出發,緊密結合糧食流通行業特點,分類指導。

  二、主要任務

  (一)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是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性、根本性和重點工作。要持之以恆地學習宣傳憲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內容,努力提高糧食流通行業從業人員特別是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憲法意識,在糧食流通行業進一步形成學習貫徹憲法的熱潮,形成崇尚此文來源於wmjy.net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良好氛圍。要進一步學習宣傳黨和國家關於民主法制建設的理論、方針和政策,促進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要進一步學習宣傳國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觀念、愛國意識和國家安全統一意識。

  (二)深入學習宣傳糧食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服務於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需要,積極開展糧食流通行業法制宣傳教育。《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政的重要法律依據,對這兩個條例及配套規章和辦法要認真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要深入學習宣傳依法行政的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依法行政和公正執法能力。要學習宣傳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為糧食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加強安全生產、勞動和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糧食流通行業的安全生產意識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意識。要加強契約自由、公平競爭、誠實信用等市場經濟基本法律原則和制度的宣傳教育,促進糧食經濟主體依法經營和管理。深入開展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制宣傳教育,在糧食流通行業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辦事的社會風尚。

  (三)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大力開展依法治理。認真貫徹《國家糧食局關於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意見》,促進糧食流通管理法治化。要進一步轉變和完善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健全依法行政制度,嚴格依法行政程序,強化行政行為監督。要建立健全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積極探索建立執法質量考核考評議制度。圍繞糧食流通工作的中心,深入開展專項治理活動和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創建活動。要注重宣傳程序性的法律法規,實現從注重法律條文的宣傳向注重法治理念的宣傳、從單純注重法定權利的宣傳向注重法定權利和法定義務相統一的宣傳的轉變,形成全社會崇尚法律,既享受權利又履行義務的良好風尚。

  (四)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要大力推進糧食法制宣傳教育進機關、進農村、進企業、進市場,開展“法律進機關”、“法律進農村”、“法律進企業”、“法律進市場”等活動,組織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周年紀念活動和“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在糧食流通行業掀起學法用法的熱潮,使行業廣大幹部職工真正做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

  三、工作要求、步驟和安排

  (一)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糧食流通行業從業人員。糧食流通行業從業人員要結合生產、經營、學習和生活實際,自覺學習法律,維護法律權威。要重點加強對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學法用法、糧食經營者的依法經營和誠實守信、糧食生產者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維權的法制宣傳教育。同時面向全社會廣泛進行普法宣傳,在全社會營造依法管糧、放心消費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法制宣傳教育,着力提高依法執政和行政能力。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用法,樹立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的觀念,樹立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觀念,樹立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觀念,提高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能力,規範決策、管理和服務行為。要培養公務員樹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觀念。行政執法人員要帶頭學法用法,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權力的能力,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確保國家法律的正確實施。通過普法進一步明確糧食行政管理機關公務員和領導幹部在糧食流通管理中的工作職能,嚴格按照法律賦予的職權和法律規定的程序履行職責,不斷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糧的水平。

  (三)加強糧食經營者、生產者和消費者法制宣傳教育,着力提高法律素質、依法經營、依法管理和依法維權的能力。要採取多種形式,重點宣傳《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糧食政策的規定,抓好貫徹落實。對糧食經營者,重點宣傳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應履行的義務,培養糧食經營者(包括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糧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樹立誠信守法、依法經營、依法辦事的觀念,提高糧食企業依法經營的自覺性。對糧食生產者和消費者,重點宣傳國家糧食政策和法律,宣傳法律法規中保護種糧農民和消費者利益的有關規定,告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途徑和方法,通過開通法律服務諮詢熱線等方式積極提供法律援助,培養和增強糧食生產者和消費者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

  (四)認真做好“五五”普法規劃宣傳發動工作,切實抓好“五五”普法規劃貫徹落實。2006年下半年,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根據本規劃和本地實際研究制定本地糧食流通行業五年規劃,做到部署及時、措施有效、指導有力、督促到位,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2008年開展督導檢查活動,確保“五五”普法規劃全面貫徹落實。2010年組織對“五五”普法規劃實施情況的總結驗收。

  四、組織領導和保障

  (—)建立健全協調配合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機制。成立由國家糧食局負責人任組長,國家糧食局有關司室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的全國糧食流通行業“五五”普法領導小組(名單附后)。全國糧食流通行業“五五”普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政策法規司,負責規劃的實施,組織、協調、指導和檢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制定具體法制宣傳教育實施方案。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應指定一名主要領導負責“五五”普法工作,並成立相應的“五五”普法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並從實際出發,制定本單位“五五”普法具體實施方案。要自覺接受同級黨委、人大、政府對糧食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監督,加強與同級司法行政部門的聯繫。

  (二)建立法制宣傳教育激勵監督機制。實行公務員法律知識年度考試考核,把考試考核結果作為公務員考核的重要內容。要逐步建立評估考核機制,完善評估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健全激勵監督機制,開展規劃實施的年度和階段性考核工作,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表彰獎勵工作。

  (三)落實法制宣傳教育經費保障。國家糧食局按照中發〔2006〕7號文件的要求安排法制宣傳教育專項經費,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也要落實相應經費,專款專用,保證糧食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加強普法隊伍建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學習培訓活動,提高專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質和業務能力。組織編寫全國糧食流通行業“五五”普法材料,培養普法骨幹。加強兼職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建設,廣泛吸收社會力量加入到法制宣傳志願者隊伍,推進普法志願者活動向規範化發展。

  (五)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宣傳形式要因地制宜,增強針對性,講求實效,既要保留傳統的行之有效的宣傳手段,又要開發新型數字化媒體宣傳方式。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新聞媒體,利用國家糧食局政府網站、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網站等互聯網平台,辦好糧食法制欄目(專欄、專版)等。在公共場所建立固定和流動法制宣傳設施,為糧食流通行業從業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加強新型宣傳園地建設,充分挖掘、利用互聯網的宣傳潛力,不斷增強宣傳手段的科技含量,開闢移動電視、車載電子顯示屏等新型宣傳陣地,不斷擴大法制宣傳的效果。



糧食系統五五普法宣傳教育規劃 標籤:贏在規劃 教育的智慧 愛的教育 三生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