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產業發展集群化趨勢日益明顯,產業集群已成為產業升級的客觀要求。如何發展產業集群,打造區域核心競爭力,已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一個地區產業綜合競爭優勢,集中反映為產業集群競爭力的強弱。一個地區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是產業集群,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是發展壯大一個地區產業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市紡織、建材、林竹等產業已有相當的規模,也具備產業集群的一些特徵,但如何通過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加快紡織、建材、林竹等產業的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產業集群的內涵及特徵 產業集群的內涵,是指同一產業的企業以及該產業的相關產業和支持新產業的企業,在相對狹小的地理位置上的集中。集群的對象,包括處於產業鏈上下游的供應商、研究機構、金融機構、行業協會以及配套的其它中介組織。產業集群並非大量企業的簡單聚集,是在一個相對狹小區域內,通過某個附加值的生產鏈而形成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企業網絡。國內外產業集群現象大量存在,如在廣東東莞聚集了一批計算機生產加工企業,計算機整機所需的95%以上零部件均可在方圓5公里範圍內的生產企業獲得。 產業集群的主要特徵具體表現在:一是具有整體大於局部之和的協同環境。集群內的單個企業沒有較大的市場影響力,但所有的企業都按專業化原則構建核心競爭力,將這些核心競爭力進行整合后,就形成了整體大於局部之和的特有的協同環境。二是企業間關聯性高。集群區內企業,包括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它們不是簡單的集中,而是以某種附加值的生產鏈關聯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的共同體。三是區域競爭力強。集群內的企業既分工又協作,既競爭又合作,分工與合作互為條件,促進了整個區域內的服務能力、基礎設施、信息交換、創新精神、市場機制、交通運輸、信用等級等競爭力的提高。四是生產要素流動快。產業化所需要的知識、技術、人才、資本、信息等要素因為具備“超流動性”特徵。集群區內要素快速流動,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迅速聚集並組合起來,使產業化的效率隨時按照市場的需要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五是中小企業密集。分散經營的組織形式是一個地區主導產業的重要發展模式。中小企業具有需求波動適應性和經營戰略靈活性的特點,比大企業更依賴於這種創新和分散的環境,從而在集群區內形成了中小企業密集現象。六是供應渠道暢通。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夠使得廠商更有效率地得到供應商的服務;快速物色到符合自己意圖的僱員;及時得到本行業競爭所需要的市場信息;容易獲得配套的產品和服務,從而達到行業信息、買者意向和配套機構與設施的相對集中。 二、我市產業集群的現狀和問題 近幾年來,我市按照依託資源求發展、依託城市求發展、依託大企業求發展的“三個依託”,實現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聯動、國有經濟與非公經濟聯動、地方經濟與駐永企業聯動的“三個聯動”,壯大紡織、林竹、旅遊“三個產業”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培育區域特色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提升。從而使我市的紡織、林竹、建材三大產業得以快速發展,逐步向產業集群方向發展。據統計,2003年全市共有紡織、建材、林竹企業214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9家,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一半以上。紡織、建材、林竹三大產業實現工業產值30.2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6.2%。 ——紡織業。2003年全市紡織業實現產值12.7億元,比增33.6%;年產紗23100噸、布3468萬米,分別比增34.4%和28.5%。目前,全市各類紡織企業達70家,從業人員6767人,年紗錠生產能力達20萬錠,居全省第五位,各種織布機2247台,針織機37台。主要產品有棉紗、滌棉紗、滌綸紗、無紡布、滌綸布、PU革、牛仔布、梭織布及針織布等。擁有福建化纖紡織集團、升匯公司、寶華林公司、興發公司、方圓公司、田龍工貿公司等一批實力較強的紡織企業;京朋紡織、中珂紡織、英漢紡織、錦輝紡織、川龍紡織等一批紡織企業正在籌建之中,預計到2008年全市紡織業產值將超過3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 ——林竹業。2003年全市林竹業實現產值15.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8億元,比增16.1%;年產強化木地板150萬平方米、中纖板12萬立方米、木膠合板3萬立方米、竹地板44萬平方米、竹膠板4萬立方米。目前,全市各類林竹企業106家,從業人員5000多人。擁有永林股份公司、吉通公司、亨雅公司、永欣公司等一批上規模的林竹加工企業,其中永林股份公司為全國首家以森工資源為主的上市公司。今後隨着我市的“兩個百萬畝”(百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和百萬畝毛竹林基地)和“兩個中心”(全省的木材人造板生產中心和竹材高效利用生產中心)的建設,預計到2008年全市林竹總產值將超過30億元,年產中纖板50萬立方米、強化木地板500萬平方米、竹地板150萬平方米。 ——建材業。2003年全市建材工業實現產值8.7億元,比增12.3%;年產水泥336萬噸,商品熟料62萬噸。目前,我市建材工業主要以水泥生產企業為主,共有水泥企業38家,其中建福水泥股份公司為上市公司,水泥企業從業人員6630人。去年來,我市按照上大擠小,整合提升水泥工業水平的思路,加大旋窯水泥建設力度。兩個年產100萬噸水泥的謀誠旋窯水泥和金銀湖新旋窯水泥已相繼動工興建,年產150萬噸水泥的柯埔水泥磨粉廠和年產200萬噸安砂旋窯水泥正在做前期工作,預計到2008年全市旋窯水泥生產能力將超過500萬噸,建材工業產值20億元以上。 由於我市產業集群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一)產業集聚程度較低。具體表現為:一是企業在空間布局較為分散。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許多鄉鎮在創辦企業時遵循的仍然是“就地辦廠”、“離土不離鄉”的布局原則,使企業在地理空間上處於離散狀態。如我市紡織產業只有20多家紡織企業布局在尼葛高新技術開發區及其周圍,其它大量的紡織企業都分佈於各鄉鎮。二是企業間產業關聯度低。由於各企業間的專業協作差,無法做到資源共享、利益共均,造成部分資源浪費和重複建設的情況。如地處我市的福建化纖紡織集團生產的紡織原料不能為我市的紡紗企業所用,主要銷往江漸和我省的沿海地區,而我市的紡紗企業卻從江漸一帶購買原料;三是各產業的產業鏈太短。我市各企業的產品基本都是處於產業鏈的中間產品,終端產品少。四是園區規模太小。我市最大的尼葛園已開發的面積尚不足1000畝,其它園區可想而知,這樣就難以做到企業的大規模聚集。 (二)產業集群發展的生態環境較差。一是政策環境不夠寬鬆。企業在用地、融資、稅收等方面仍有不少問題,以紡紗企業為例,我市企業稅收約為4元/錠·月,而沿海企業僅為2元/錠·月。過高的稅賦,既制約企業進一步積累做大,又阻礙民間資本再投入。二是中介機構等職能發育不全。我市紡織、建材、林竹等都有自己的行業協會,但是這些行業協會由於行政色彩過濃,所起的作用不大。三是中小服務體系尚不健全。我市在包裝、倉儲、物流、信息、融資擔保等方面的服務企業還相當少,而且服務能力很有限,如我市僅有的一家擔保公司註冊資金只有362萬元,僅能提供總額為1810萬元的擔保額度。四是市場服務體系不配套。 (三)企業整體競爭力較弱。一是能夠牽動整個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少。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資本薄弱、人才缺乏、經營粗放、抗風險能力低。二是技術裝備水平低。許多企業主要生產設備大部分為中低檔設備或已近淘汰的設備,如整個水泥行業目前只有一條日產1600噸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其它皆為已近淘汰的立窯或半干法旋窯生產線。三是企業產品比較單一、檔次低。雖有一定的銷售市場,但多數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無優勢而言。四是產品結構不合理。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即中間產品多,終端產品少;粗加工產品多,精加工產品少;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大多數企業在新產品開發應用、市場開拓、市場預測等方面工作比較薄弱,只求產量而忽視產品結構的調整和產品質量的提高,產品大路貨多、仿製品多;五是品牌意識不強。全市只有“雙輪”牌聚乙烯醇、“雙輪”牌短纖、“雙輪”版絛綸長絲、“寶華林”牌無紡布,“永林藍豹”強化複合地板、“企鵝”牌木質膠合板、“建福”牌水泥、“一支花”尿素等9個省級名牌產品。 三、加快發展產業集群的對策和建議 1.與時俱進,整合資源,調整好各類園區的發展規劃。沒有與時俱進的規劃,就不可能有產業的持續發展。要正確估價##在全省經濟乃至全國經濟價值鏈中的作用,要以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根據##支柱產業的發展要求,調整好各類園區的發展規劃。並着重把握以下幾個“有利於”:一是要圍繞國內外市場需求,有利於構築本區域的產業體系;二是要改善投資環境,通過企業聚集,帶動技術、產品和服務等的配套,有利於形成具備一定發展規模的產業鏈;三是要有利於形成有##特色的產業,實施品牌戰略;四是要有利於形成比較優勢明顯、具備市場競爭優勢的產業,與周邊地區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態勢。尼葛高新技術園區等##北部的園區着重發展紡織工業,曹遠、大湖鄉鎮工業小區等##西北部的園區着重發展建材工業,吉山和洪田鄉鎮工業小區等##西南部的園區着重發展林產工業,桃源洞、天寶岩、安貞堡等##東部地帶着重發展旅遊產業。要加快速度做大我市各類園區特別是尼葛高新工業園區的規模,引導布局分散的中小企業逐步集中到專業園區,加快生產要素的集聚。 2.政府調控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改善產業集群形成的環境。要加強宏觀調控,強化政策干預力度,制止產業發展資源的進一步分散化趨勢,以非均衡的市場化手段為主推動產業基地的形成與發展。通過篩選和規劃,確定一批高成長性的項目,從資金、用地、政策和服務等多方面重點扶持,創造產業鏈上下配套的產業環境。我市紡織業目前已經具備產業鏈條化的條件,要積極開發紡織後續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力爭突破服裝加工。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培育產業龍頭企業和各類產業集群。強化市場運作力度,產業集群是環境的造化和市場的產物,並不是人為造成的,它還需要利用市場機制,優勝劣汰,培育壯大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3.圍繞大企業進行配套,加快中小企業向集聚式方向發展。產業集群在發展初期往往依賴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圍繞大公司配套是區域主導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要鼓勵大企業將關聯的中小企業納入整體發展體系中。大企業要對為其配套的小企業給予技術、信息、資金、市場網絡等支持,使小企業在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競爭中得到穩定發展。我市紡織工業要充分發揮福建紡織化纖集團、升匯公司、寶華林公司、田龍工貿公司等龍頭企業的作用,建材工業要以福建水泥股份公司為龍頭,林產工業要以永林股份為龍頭,機械工業要圍繞##機械廠、##軸承公司作好配套工作。 4.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改善產業集群環境。從企業集群到產業集群的過程,就是從資源投入的增加轉向對現有的資源運用能力進行整合的過程。要想達到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系統協同效應,需要與產業集群活動相關的各種中介自律機構,特別的行業協會的服務和協調。為適應區域產業集群的發展,要通過紡織、建材、林竹等行業協會,統一規範、統一價格,反對不正當競爭等,不斷解決自身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改善產業集群的生態環境,提高整個區域的產業集群競爭能力。 5.加快融資步伐,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發展產業集群需要大量的資金。要千方百計,利用各種形式、各種渠道籌集資金。要面向國內外招商引資,實現融資多元化,特別要利用好永林股份上市公司資源,加快發展林竹產業集群。要放寬眼界參與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好沿海企業、轉移上下游產業的機會,圍繞主導產業,選好項目,“重拳”出擊,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發機構入駐本地,形成區域產業集群的新優勢。 作者為##市人民政府市長
大力培育產業集群 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