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大班而言,小班化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每個學生能得到更多教育資源和更多被關注的機會,這使教學變得更加精緻。語文教學,聽說讀寫並重的語文課堂,學生的發言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教師在多數情況下,是從學生的發言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調整教學思路,引導學生有效地開展學習。如果學生一昧在課堂中沉默,那將使教學變得十分尷尬,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也無從說起。 恆(時讀二年級)就是這樣一個學生,上課坐姿端正,一本正經,從不做小動作,讓他讀書就讀書,寫字就寫字,只是從來不舉手發言。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他絕對是一個“乖小孩”,可 “生成式”的課堂是需要一個踴躍參與課堂,有自己獨特理解力的學生,而不是這樣讓教師牽着鼻子走的學生。小班化教學就是要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為此,我決定對恆“特殊照顧”一下。 這以後,我每次上課都有意無意地要恆回答問題,有時是學生之間的交流,有時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每次他都是很木訥的樣子,憋紅了臉,我不斷地給他提示,甚至是暗示,才使他斷斷續續講出了所謂的答案。每次到這個時候,我都會很高興,以為我的“啟髮式”教學還是有效的,能撬開恆的口,讓他逐步在我為他鋪設的跑道上跑起來。我認為人的很多能力都是“用進廢退”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一樣,只要我持之以恆地給他啟發,訓練,強化,恆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會上來,向優秀學生看齊。 我沉浸在自己為恆設下的幻境中,自以為是地對他的說話能力進行“啟發訓練”,可結果卻事與願違,兩個星期下來,恆不但沒有在表達能力上有所寸進,相反的,回答問題一次比一次講得急促,語病迭出,反覆地糾正了,也沒什麼效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一天午飯後,我要恆到辦公室來。恆顯得有些拘束,他本是個內向的人,在平時話就不多,一到辦公室更是一臉的不自在,或者他是在等我的批評吧。看到他一副窩囊相我很有點生氣,“恨鐵不成鋼”啊,我在他身上花了多少工夫,甚至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他怎麼就這麼不長進呢!我先找些輕鬆的話題和他聊着,看他慢慢放鬆下來了,這才引入正題:“老師在課堂上給了你那麼多的提示,你回答問題怎麼還是沒有比以前好呢?”恆低着頭細聲說:“老師,當著那麼多同學的面,我回答不上來,他們背地裡都笑我。”哦!怎麼沒想到這一層呢?我暗暗地自責,不是恆不成器,是我用的勁不對啊!“那你想不想把問題回答好呢?像傑一樣好?”(傑是班上口頭表達能力最好的一位同學)“嗯!” 為了使恆能在說話上有突破性的進步,我每每上新課之前,都要先給他開小灶,輔導他預習課文,解決一些較難的問題。課堂上,我讓他代表小組回答問題或者解答其他學生的質疑,他都能回答的很完整,雖然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在輔導他預習課文時就分析過的,但我還是很欣慰,覺得“鐵”終於釀成“鋼”了。 遵循由“扶”到“放”的教學規律,這以後,我減少了對他的“開小灶”行動,想讓他慢慢獨立起來,畢竟“教是為了不教”嘛。誰知,他只願意回答我跟他事先分析過的問題,對於其他問題,他明顯能講出個一二三來的,也不發言,指名叫他了,也把聲音放得很低,惟恐嚇着別人的樣子。這孩子還存在太大的依賴性,缺少必要的自信心!我這樣下結論。 對症下藥。我發動學生們在課餘時間搜集一些有關自信和成功的格言在小組間互相交流,並利用課前兩分鐘讓學生用自信的語氣大聲朗誦,特地組織了一次“我自信,我成功”的主題隊會。 經過近一個多月的努力,我發現恆有了較大的改觀,而且班上一些比較內向的女生在這樣的氛圍之下,也表現出朝氣蓬勃的一面,算是意外的收穫了。 記得有詩人把教師形容成樂隊的指揮,說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演奏出美妙的歌曲。經過這件事後,我覺得教師更像是一位調音師,一個班級就是一架活生生的鋼琴,只有深切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不同學生的心弦都調到恰如其分的時候,才能合奏出美妙的“課堂協奏曲”。作為小班化教學的教師,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學生、關愛學生,當然,“課堂協奏曲”也一定更動聽。
教師,調音師! 標籤:老師,我想對你說作文 老師,我想說作文 老師,我要對你說作文 老師,謝謝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