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小說家古龍在他的一部武俠小說‘離別鉤’中有一句‘名言’:‘相聚是等待別離,而別離則是為了相聚。’(大意)沒有別離,何來相聚?既得相聚,又怎能永不分離?這句話十分恰當地形容了人間的聚散離合和情感的轉折。
人與人之間總是在相聚、分離中反反覆覆地打轉;感情也隨之而起伏不定。因此,更精確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僅是‘越來越愛’或者是‘越來越不愛’,還有時‘比較愛’、有時‘比較不愛’、有時‘忘了去愛’......總而言之,就是說感情將隨著特定的因緣、環境,對象的出現與否而時時無常轉變。
事實上,即使是朝夕相處的也難免會有聚散之間的游移;不相信嗎?撇開因工作、出外或辦事等明顯的暫別不說;在你閉上眼睛的那一剎那,在你入夢之際......你能保證自己每一個念頭都想到他(她),都愛他(她)嗎?雖然你以為是如此,也願意、期望是如此,但這卻是絕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的念頭總是此起彼落,剎那生滅,又豈有例外呢?
和世間其他的一切事物一樣,感情只有在‘因(付出的一方)緣(被關愛的一方)和合’的情況下,才可能產生,這是鐵定的事實。只有在我們和所關愛的對象有所接觸時,才會產生‘感情’這種作用。也許是在我們的腦海里認識對方的影像時—我的‘心’和他的‘形象’接觸到了!也可能是在和對方見面時—我的‘視覺’和他的‘相貌’接觸到了;或者是在聽到對方的聲音時—我的‘聽覺’和他的‘聲音’接觸到了。總之,還是一句老話:就是當我們內具的思想和感官及感覺作用接觸到作為‘外境’的對方時,方才有‘感情’這種‘產物’。
因此,無可避免的,作為一種因緣和合的‘產物’,感情亦如其他事物一般,具有無常、變異的特性。這意味著,如果不能明白‘感情’是無常、變易的事物,卻強要認為它是‘常’而不變的,並且還以此為依據,緊緊地抓住這種觀念,想要使它變成事實—使‘感情’由‘無常’變為‘常’,那無異是自討苦吃的幻想!
然而這也並非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所有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相互依存的關係、責任和義務,跑到深山野林中去藏躲起來,或者裝聾作啞,無視他人的疾苦,作一個自我封閉,對一切不聞不問的‘活死人’。雖然,我們可以將這種行為美其名為‘不去執著無常的感情,以免自己及他人因為這種執著而生起痛苦’,甚至冠冕堂皇地宣布:‘這是因為對無常有了深切的認識,才具有的大智慧。’說到底,卻只不過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愚痴暗昧的幼稚行為!
無常的現象起因於萬物為因緣和合的事實。人是群體生活的‘社會性’動物,即使是遠離了人煙,躲入山林,也不能免除對其他事物的依靠而獨一生存。換句話說,也還是必須有‘地方’可住、有‘食物’可吃......對人久了,會產生感情;對一個地方久了,難道就不會產生依戀?這樣子的躲法,要躲到那裡去才可能免於與其他人或其他事物產生聯繫?
我們說過:感情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聯繫,人際間的一種自然‘產物’;感情實在並非製造痛苦的原因。痛苦的生起在於‘執著’—一種期望永遠保留這種‘聯繫’,使它‘持續不變’的愚痴。這種執著起因於不認識世間無常的真相;一個真正認識無常、變易的法則的人,將會時時刻刻保持清醒的理智,提醒自己不要陷入這種執著之中。
有句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意思就是說:水流可以被利用來作為一種助人的‘工具’,藉助水勢來泛舟、行船;水流也可能會把船弄翻,成為危害人類的禍首。載舟、覆舟,在於你是否能夠掌握水勢,了解水性;是否懂得划船、泛舟之道?
感情也一樣,處理得當、認識清楚,則是人在以感情為‘工具’,促進人際的和諧、親善,使生活更幸福、美滿;處理不當,對感情的特性—無常,一無所知,則‘感情’在支配人類,終將船翻人亡,淹死在感情的海洋之中。
談到這裡,如果你要學會如何在無常中從容相愛的話,你至少必須具有這個概念:感情是鐵定會改變的,但是這種‘會改變’並不代表絕望,並非意味著你便有可能逃避或放棄。這正有如水會流動,並不代表在水面上航行的船隻一定會翻,因此不敢在水面上行船。你需要做的是:學會駕駛船隻(感情),懂得在什麼情況之下,應該駛向那一個方向:如何掌舵,或者,如何划漿。
離別是為了團聚(轉摘) 標籤:活着是為了什麼作文 團聚作文 這是為什麼作文 別問這是為什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