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想給你們寫一封信,但又真的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我曾經通過演講、書信和著述,鼓勵那些在生活和學習上遭遇困難,遭受挫折的同學們振作精神,奮發向上,我也曾用自己的奮鬥經歷和成功道路激勵那些在人生之路上迷茫,空虛甚至畏縮的青年人。但,我深知,在8級地震肆虐,山崩地裂,村鎮變成廢墟,生命被無情吞噬的時刻,無論怎樣的挫折與困難,都無法與你們那弱小的軀體所遭受的巨大傷害相提並論,無論怎樣的重壓和桎梏,都遠遠比不上你們那稚嫩的心靈所承受的無盡痛楚。
在震后一個又一個無法入眠的夜晚,我牽挂着災區的孩子們,不知道你們是否平安,不知道你們何時才能擺脫災難在心頭留下的陰影。我想和你們一起放聲痛哭,讓哭聲來緩解壓抑的心情。但,是你們,用最純真也最堅定的目光告訴我,經歷過大災大難的孩子,最堅強。
地震中,一個只有9歲的小男孩兒,不顧身上的創傷,用稚嫩的雙手硬是從廢墟中救出了兩名受傷的同學;一位被廢墟掩埋多日的小朋友,在被成功營救出來后,舉起右手,向解放軍叔叔行禮;一個叫朱付敏的男同學,機智地在坍塌的牆壁上打通了一處逃生口,成功救出33名同學……當我們從新聞報道中讀到這些感人的事例時,我們不得不說,這些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冷靜與勇氣,值得我們這些成年人肅然起敬。以前,我總覺得,孩子需要成年人全部的呵護與關愛。現在,我想說,謝謝你們!是你們,讓所有人懂得了什麼才是堅強。
親愛的孩子們,同學們,也許你在災難中失去了最親的親人,也許你身邊的老師和同學遭受了巨大的傷痛,也許你自己正在和地震造成的病痛做鬥爭,也許無情的地震在你身上留下了終身殘疾……但請相信我,人可以流淚,但不能被淚水擊垮。我們需要在悲傷中傾訴真情,但絕不能在悲傷中迷失方向。我的同學蘭迪·波許教授身患胰腺癌,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但他仍然堅持工作,為大家奉獻了被華爾街日報評為“有史以來最好”的講座,寫出了紐約時報排行第一的勵志巨作。他在講座和書中用自己不懈追求並實現兒時夢想的事例感動了無數年輕人。蘭迪說:“對於無法改變的事情,我們只能決定如何反應。我們不能改變手裡的牌,但是可以決定如何出牌。”同樣的,我們無法改變自然災害已經造成的損失,但我們可以決定,該如何用行動回應災難,如何用生者的堅強,告慰逝者遠在天堂的靈魂。
如果你難以擺脫悲傷和惶恐,我建議你在心情稍微平靜之後,找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向他訴說你的痛苦,甚至在朋友面前放聲大哭。或者,你可以把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或是自己對災難的感受寫在日記本上。一個可以傾訴的渠道,能很好地幫助你緩解痛苦。此外,你也可以嘗試着為身邊同樣受苦的同學和朋友做些什麼,或是與他們一起讀書、學習。無論如何,一定要愛惜自己,照顧自己,做到“悲而不傷”。儘快讓生活恢復常態,用樂觀和豁達的心情面對已經發生的一切。
親愛的孩子們,同學們,這世間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是你們的堅強後盾,13億同胞都是你們的親人。但與來自外界的援助相比,我更相信你們自己。你們已經在災難面前展示了遠遠超出你們年齡範圍的堅強,你們也必將會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遠。慈善家陳啟宗先生曾告訴我,在出資重修故宮建福宮后,他驚訝地發現,建福宮庭院里最茂盛的一棵大樹,竟是從近百年前毀於大火的一棵老樹的殘根上發芽、生長出來的。在烈火中重生的大樹更加茁壯,經歷過風雨的人生也會更有生命力。茁壯的大樹代表了你們的堅強,也代表了中華民族的韌性。
孩子們,同學們,我們在遠方為你們祈禱,我們的心和你們一起經歷着災難,忍受着地震帶給千千萬萬生靈的悲苦。當廢墟上的煙塵逐漸散去,當山石壅塞的道路被重新開闢,我只想對你們說一句話:讓我們一起堅強。
給災區孩子的一封信 標籤:給災區孩子的一封信作文 給災區兒童的一封信作文 給災區小朋友的一封信作文 給災區人民的一封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