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大了,那橋才有;那人老了,那橋不老;那人去了,那橋猶在。
我對我的童年很不滿,認為自己遠沒有書中所說的那樣天真爛漫,無憂無慮。門前的河時時佔據我的視線。想去那頭,也頂多只能轉到一座小鎮。我常常一次次將目光拋向河的那邊,河那邊的任何一樣東西都在勾動我的心弦。於是我的童年就在這樣的守望中度過。
轉眼間,我長大了,懂得了一項極其重要的本領——溝通。沒有它,你永遠與別人搭不上橋,掛不上鉤。正如我們第14課教的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意思是你應該以自己為中心,不斷地與別人去搭橋,讓自己的朋友能夠源源不斷,而不是那屈指可數的幾個。
總是想要留住什麼,於是拚命的招人簽名、照相,似乎有點不務正業,在別人看來,自己似乎在營造一種氛圍,但我覺得自己似乎是在亡羊補牢。我曾固執地認為,一個人獨處是一種極佳的生活方式。交往,是一件很複雜的事,不僅要照顧好同學關係,還要照顧好朋友關係。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我其實是很孤獨的。我曾走過一座鐵索橋,根根不相連,把我嚇得半死,但回頭一想,生活也是如此,交點越多,橋越堅固;交點越少,橋越搖晃。
開窗關窗,時光流逝。“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歲月已沖刷了我太多東西,就像鄭智化的《水手》,總是一副弱不經風孬種的樣子。寄給父母太多的離愁失望,我在肆意破壞兩代人的那種連接,而父母在精心地呵護它,自己卻從不設身處地的為父母想,每次都毫不留情地揮刀斬斷這種連接。直到有一天,才發現父母鬢角上的白絲特別的耀眼,耀地自己心痛,這才想到自己長大了。
那人老了,那橋不老。
那人去了,那橋猶在。
人·橋·生活,這是三個不同的卻又息息相關的,又必須要同時存在的三個關聯詞。
福建廈門思明區廈門湖明小學五年級:97811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