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類水災頻繁,自古以來水災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水災的根源有二:一是暴雨引致江河流量激增,這是氣象因素。二是長期以來,江河上游濫伐樹木,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加上大量的圍河造田,減少了沿江湖泊的蓄洪能力,這是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人為因素,也是水災問題的根源所在。
人類要消滅水災的有效措施,就是既要修築堤壩和進行水利工程以調節江河的流量,以應對因暴雨引起的洪峰;同時也要做好水土保護工作。換言之,我們需要在江河上游那些植被曾遭受嚴重破壞的地區,重新植樹造林,重建植被。這樣,被雨水衝到江河去的泥沙就會減少,河道淤塞的情況就能改善。加上清挖江河的泥沙,退耕還林,退耕還湖等補救措施,以便能逐步恢復江河流域的自然風貌。做好環境生態保護工作,以便能達到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這就是人類消滅水災的有效措施。
這一有效的措施,在世界各國已開始推行和落實,並已初見成效。當前,我國黃河及長江上游嚴禁伐木,封山育林,數百萬伐木民工改為植樹民工,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種樹造林,重建植被。政府同時鼓勵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多種些樹,並給予一些經濟的實際利益,因此農民種樹的積極性很高。近年來,黃河和長江上游一些原來光禿禿的地方漸見綠化,江河裡的泥沙量開始有明顯的下降,其他減少水災威協的措施,例如退耕還林退耕還湖,清理河道泥沙,修建水利工程也在積極落實中。
我們有理由相信,千百年來困憂着人類的水災問題,通過正式立法,以執行各項保護環境,重建植被和水土保護的措施,情況可望日漸改善,水災問題最終會得到合理的解決。
廣東肇慶鼎湖水坑一小學五年級:植奇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