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是感悟。
讀莊子,讀到的是空靈和澄靜。心如澄碧秋水,行若不息之舟,他甘願做一棵守護月夜的樹,他甘願“曳尾於塗中”,為的只是守護那純凈的心靈之樹。
讀李白,讀到的是瀟洒與不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激蕩了他的自信與博大。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剩下的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就成了半個盛唐!
讀司馬遷,讀到的是剛直與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面對眾人的嘲笑,他沒有屈服,他依舊屹立在歷史的顛峰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剛正不阿,留作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稱青史照塵寰。正是太史公的凜然正氣,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嘯:“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讀李清照,讀到的是凄婉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惆悵;“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憂傷;“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悲壯;“只恐雙溪舴舟,載不動許多愁”又是怎樣的愁怨。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品讀三毛,品到的是大漠深處她熱愛生活的樂觀爽朗,讀到的是她懷抱天堂鳥笑意盈盈的臉龐,悟到的是她快樂的心底里深入骨髓的憂傷,品到的是她痛失愛人後瀰漫在生命中的絕望。
讀書是感悟,讀人是感悟,感的是“舉天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的微笑,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彷徨;悟的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惆然”的朦朧,是“念橋邊紅葯,年知為誰生”的慨嘆。
漫漫人生長路,在悠然的午後時光感動,在靜謐的午夜時分流淚,在晨光熹微中
徹悟,不失為美麗。
因為讀書,因為感悟。
心靈得以升華,生命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