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就推崇“一言九鼎”、“駟不及舌”、“言而有信”的做人之道,講究誠信則是理想的高等境界,它是為人處世的必備條件,亦是人們幾千年來的強烈追求。
把誠信這兩個字拆分開,就是誠實和守信,顯而易見,誠信的兩大敵人便是說謊和違信,然而,這種作風並不見少,古代的楚厲王就是一個典型。
楚厲王曾經對老百姓說過,假使國家發生了急事,就打鼓為號;百姓聽到鼓響,就要立刻集合起來。有一次,楚厲王喝醉了酒,從鼓架旁走過,便拿鼓槌亂打起鼓來,老百姓聽見鼓聲,大家都十分恐慌地聚集在宮門外。楚厲王知道了,便派人去告訴老百姓:“剛才打鼓,並沒有什麼急事,只是國王喝醉了酒,為著好玩,才打鼓的。”
過了幾個月,楚國真的發生了緊急事情,可老百姓卻不再拿鼓聲當一回事了,沒人趕去救急。
聽完了這則寓言,你是否有所啟發呢?楚厲王確實無聊得可笑,他對自己親自發布的命令開玩笑,堂堂一國之君,把敲鼓當兒戲一般,失去了百姓對他的信任,到了關鍵時刻,就不再相信他了,實在是自作自受。這就是言而無信的下場。
我國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孔子說過:“民無信不立。”意思是人不講信用就難以立足。在如今的社會,有些企業為了牟取利益,做出了欺騙消費者的勾當,如在饅頭裡摻洗衣粉,將病豬當成好豬賣給一無所知的消費者,或是給未成熟的西瓜“打針”,使西瓜變得紅嫩水靈……但最終這些說謊騙人的企業是不會有長久利益的,正因為他們一開始對誠信不屑一顧,以消費者對自己的企業失去信任為代價,造成了今後生意場上門可羅雀的局勢。當消費者發現自己受騙時,還會再次上當嗎?
與此同時,社會上也有許許多多誠實守信的人,無論是在朋友、親人還是競爭對手之間,他們始終言行一致,將說過的話真正落實到行動中,無疑,他們得到了人們的尊重,而古代“曾子殺豬”的故事,則是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她的孩子哭鬧着,也要跟着上街去。曾妻騙他說,要他回去,等會兒殺豬給他吃。曾妻回來后,看見曾子正準備殺豬,連忙阻止:“你真的要殺豬呀?我是騙騙孩子的。”曾子說:“對小孩怎麼可以說謊話呢?”說著,就把豬殺了。
兩種一比,實屬天壤之別。由此可見,沒有誠信的人,是絕對不會獲得長遠的利益,而歷來誠實守信的人,等於擁有了一座穩固的金山,因為美德向來就好似一顆閃閃發亮的鑽石,雖然想得到它很辛苦,但你一旦得到了,就會終生受益。
朋友們,不要忘記,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最重要、最基本的準則,但它卻也是最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的,讓我們用誠實、守信的好風範,建立起誠信的橋樑,讓它成為不畏風雨、不怕一時踩踏的永恆之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