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貫穿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軌跡。古有孔融讓梨:尊敬師長;程門立雪:尊師重道;岳母三千:愛護晚輩;高三流水:朋友互敬互愛;舉案齊眉:夫妻間相敬如賓。種種小事,反應了一個人對禮儀的認識。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也都是有着禮儀的腳步。
有一次,我和父母一起乘公交車去姑姑家。半路上,一位老人上了車,身邊還拉着一個五六歲大的孩子。車上一個空位也沒有,站的人也不少。不一會兒,一位阿姨便從座位上走下來,走到老人身旁,扶着他和孩子走向座位坐下。在這期間,沒有一個人去占阿姨的座位,大家也都儘可能朝兩邊站,給老人和孩子讓出一條“小路”來。看到這一幕,我很感動,也很羞愧,因為當時我沒有給老人讓座。
還有一件跟“讓座”有關的事,在網上傳的很多。上午九點,一位姓楊的小姐正在乘9號線,很快上來了一位婦女帶着兩個孩子。有位老人要讓座,確被婦女婉拒,說小孩子要在車箱里玩一會兒。不久后,老人邊上有了空位,楊小姐便坐下了,但沒過多久,邊上一位男子突然說:楊小姐看到婦女抱小孩不讓座。“我平時但凡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乘客都會讓座的,但這次真的不是視而不見,是他們自己不要坐。”楊小姐說,“剛開始她一直和男子解釋緣由,不料很快雙方情緒激動,從解釋到了指責。後來有人來勸架,甚至動手打起來,最後只好讓警察來處理。
同樣是讓座,第一個故事裡的人就很自覺,那位阿姨也很尊老愛幼。第二個故事中的人有些不講理,甚至連禮儀是什麼可能都不知道,有必要為芝麻大的小事鬧到派出所嗎?大家都退一步不就行了嗎?
“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個人都要懂禮貌講文明。
六年級: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