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人員做過一個調查,關於想什麼的問題。
例如,他們問小A,得到的回答是,他想要一百萬。再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那樣就可以不用上班了,就可以提前退休想自己想要的生活了。這樣的回題,在其他人那邊,得到的答案是大同小異的。
最終他們發現,其實人們想的東西歸根結底,都是差不多的。雖然從一開始都是圍繞着金錢利益等等的,到最後刨根問底之後,不外乎,想要的是自由,是尊重,是自信,是關愛,是重視。
這些是人性本能中需要的正能量,可有時候我們不善於表達,又或者在這個社會這個時代,人家習慣了偽裝不去表達,生怕太過透明化的自己,一下子被他人看透,從而為談資,於是大多數人都把這些情感需求通過一層層地包裝,變成他人看來的不一樣的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會喜歡小孩子,同時也懷念自己的純真年代,因為那時的真性情可以自由表露,即使偶爾讓人發笑,似乎容易讓人原諒,而自己也只覺得只是童言無忌而已。
那一天碰到一個剛上初中的小朋友,周末的大好天氣,他一臉疲憊說自己很累。我笑說這個時候的學業應該還沒有高中的累,應該還算是比較無憂無慮的吧。”怎麼可能,只有幼兒園的小朋友才是無憂無慮的,上小學后就開始累了。“
雖然乍一聽這個觀點我有點驚訝,但是想想現在的教育現狀,競爭程度,也算是默認了他的說法。
這也是在生活中,一些一直保有真性情的人很吸引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