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姥姥一手帶大的,聽姥姥說,她在田地的時候看見他在田埂邊,姥姥走過去看見他對着姥姥笑,所以把他帶回了家。
漸漸地他長大了,長得挺直的身軀,高大的個子,俊白的臉,使他在眾多孩子中是最出色的。他知道姥姥把一切好的都給了他,好吃的,好穿的,姥姥一直供他讀到高三,從來沒有一聲埋怨。然而就在高三那年,他就變了。
在那個時候,他的同學們都說要出大城市打工,要去賺更多的錢。他們說在城市裡可以做上流人士,可以住洋樓,可以開小車,不必困在這小山村裡。他也有點動搖了,畢竟這麼多年總在這裡,沒見過世界外面。
可是他走了,誰照顧姥姥呢?他陷入了沉思。
晚上,他回到家裡,姥姥笑着把菜端出來,還一邊忙碌着一邊問他複習得怎樣。他有點煩了,便小聲敷衍一下。姥姥以為他沒聽見,就提高嗓門再說了一次。這時他心中的怒火燃燒了,他想每天都只會問這個煩不煩啊?所以他丟下一句話,我不吃了,就走了出去。屋內的姥姥望着他,想可能他累了吧,可惜當時的他未能察覺到。他來到村子的山頂,放眼望去,下面都是一些土房,低低矮矮的,還有很多曲折的山路。這裡真的不像大城市那樣繁榮,也沒有漂亮的建築。可是這也是他土生土養的地方啊!
第二天,學校的同學在議論紛紛,原來他們要結伴出發了。有幾個朋友走過來勸他也跟着走,他搖搖頭。在他腦海里浮現出一幅幅畫面,看,那是姥姥在輕聲耐心地叫他讀書;聽,那是姥姥在他睡不着時唱的歌謠;聞一下,那是姥姥為他做的可口飯菜;他總忘不了,姥姥沒有厲聲地罵過他,姥姥幫他買到書本時的欣喜若狂,她什麼時候都在惦記着他,一年到頭,姥姥都是為了他的生活奔波勞累。他可以享受到像別的孩子一樣的家庭溫暖,他可以堅持他的學業也是靠姥姥給人織布換來的,每年姥姥織布織到十指都流血紅腫了。這是他知道的。姥姥為他付出的愛,比起他做過的事,他認為是盡孝的事要多要好一千倍,一萬倍。
他想,城市就城市吧,但它遠不比有愛的家,在我的小山村,在我那平窮的家裡,有愛我的人。我要以我的孝心,以我的成績來報答那位偉大的“母親”!
信宜市二中高一:陸坤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