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南京發生了‘7·31’空難,在清理現場時,人們發現有位叫貢紅梅的年輕媽媽雙手還緊緊抱着一個九個月的嬰兒,在二十多個倖存者中,嬰兒傷勢最輕。”
“當年唐山大地震,人們在清理廢墟時,發現一位母親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熱血哺育懷抱中的嬰兒。”
讀着這樣的文字,我的心為之震顫。在危急關頭,母親惟一的念頭就是保護孩子,連熱血和生命都能獻出,她還有什麼值得保留的呢?在蒙受這偉大的母愛的感化后,我禁不住想問問世人,我們都想過回報母親嗎?
不忘養育之恩,感恩圖報,這才是合天理順人情的。可與之相反,筆者於報端見到幾則新聞,所述事實讓人忿忿不平。
新聞一:某地農村出現一種景觀,大房之側建小房。多是為老年父母提供居住“方便”,不言自明,那大房已為其兒女提前佔有了。不知道這些兒女是否深究過,父母歷盡艱辛,將你們養大成人,到現在年老力衰,除了這用汗水換來的房屋,還有沒有別的什麼可供榨取呀!
新聞二:某男在城市發達起來,拒絕承擔贍養母親的責任,理由是他放棄了農村老屋繼承權。也不知道這樣的人可曾記得,母親撫養兒子也這樣討論還價嗎?如果你什麼都忘記了,那你是否還記得這包裹骯髒靈魂的血肉之軀呀!
新聞三:某留學生學成后不願回國而滯留他鄉,因為祖國不如西方富有。我想問問這樣的人,你吃過西方富人的乳汁嗎?難道你心中就沒有一點對艱辛而堅定的母親的記憶?就沒有一點黃河、長城的印象?
當今,確有一些人缺少起碼的良知,小則不承擔贍養責任,大則數典忘祖,他們放縱了人慾的膨脹而遠離了人生的真諦。但是,這樣的人畢竟為眾人所不齒,孝順父母、熱愛祖國的傳統美德仍在中華民族的謳歌中發揚光大。筆者也在報上見到一篇題為《回報母親》的短論。文章提倡在小學實施“回報母親”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給母親以關愛。我覺得這是非常必要的,這?quot;愛“的基礎工程。試想,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愛,那他還能愛人民愛祖國嗎?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執着的社會責任感是從”愛“開始的,”愛“永遠是”我--母親--祖國“之間揮之不去、剪之不斷的精神紐帶。
“鴉反哺,羊跪乳。”讓我們在享受母親愛的溫暖中,學會回報母親,撫平母親心靈上的創傷。莎士比亞有句名言:“被摧毀的愛一旦重新修建好,就比原來更雄偉、更美、更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