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偷懶了一上午的時間,回過頭來,還是對自己的拖延行為有點兒懊惱。
其實從某個層面來說,也算不得是在浪費時間,畢竟也是有了很大一部分的輸入信息,或者說是學習了不少的資料,但凡這些資料我能用心去使用起來,都是非常棒的一種素材。
所以又回歸到了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行動,也就是輸出。早上看了那麼多的哲理與雞湯,如果我不懂得內化為自己能使用在生活中的行動指南,或者是在平時地表達與寫作中使用出來的話,那才是真正地浪費。
記得有一位老師說過,我們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東西並非沒有用,只是看你懂不懂得把它們串聯起來,梳理一下,然後形成完整的一個知識體系。
也許這就是一個差別吧。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吸收了非常多的內容,但更多時候我們選擇了遺忘。事後總覺得自己浪費了時間,因為覺得它們並沒有給自己創造了價值,那到底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成果,最終的解釋權不還是在我們自己身上嗎?
如果不想把這一上午的輸入再次被時光所遺忘,就要覺得內心吸收,然後有所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