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作的技巧,大多數人都明白輸入與輸出的概念。
畢竟寫作是一種最直白的輸出,可以說如果不用太在意質量,現如今的教育水平,文盲已經漸漸地少了,絕大多數年輕一代都是識字的,即使有的貧困地區可能教育不發達,只要有機會走出去,接觸到普通話,接觸到電視手機,就算不識字,用語音也能打字出來。
所以換一個角度,有人說,現在的寫作門檻已經很低很低,只要你識字,會寫字,差不多你就能寫作了。這種寫作不一定是長篇大論的章幅,單單是在朋友圈裡發上一兩句感想,也算了,又或者是記錄自己的一天的流水賬式的日記,也可以算。
不同的是,簡單的,簡短,偶爾的寫作,完成似乎並不難,甚至一些短句短文也極有可能是上乘的佳作。可是能不能持續性地寫作,扶持地寫出好質量的好文,那才是拉開差距的地方。
這就要提到了輸入,你要不停地去看書,接觸新鮮事物,了解新奇的思想,就像吃食物一樣,你要有吸收營養,才有能量支撐你輸出寫作。看似簡單,但會不會找輸入的內容,以及內容的好壞,如此辨別吸收,則對輸出的質量直接起到了關鍵性的影響。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很寶貴的,多看好書,懂得抉擇才能寫出更好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