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達:港灣,談談你的閱讀吧,書在你的生活中到底佔了什麼地位? ?? ??靜謐港灣:大的方面,我還是偏重文化的。在那篇《書之於我》中,我已經說過不少。書,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而且似乎愈演愈烈,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書。蘇大學士有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對我來說,居所有沒有竹子並不重要。但手頭沒有了書看,那對我就不啻於滅頂之災了,簡直就是一種摧殘。你問我書是我的哪一部分?嗯,得想一想了。 ?? ??手足嗎?不是。但有那份手足情誼。股肱嗎?也不是。但感覺沒有了書,會比沒有了股肱還要不自在。眼睛嗎?不是,但沒有書,目光就不會那樣明亮、看問題就不會那樣尖銳犀利。大腦嗎?也不完全對。書,是精神的食糧,是生活的奢侈品,是大腦的內容物,是電子計算機的軟件,是一個人的思想可以熠熠發光的能源,是讓你的精神可以馥郁芬芳的根本,是讓你的語言光芒四射的那份不可或缺的光環…… ?? ??我的藏書,總共已經有滿滿的六柜子了。內容很雜,粗粗羅列一下,大約涉及歷史、人文、天文、地理、旅遊、建築、科技、探險、文學、藝術、音樂、美學、醫學、宗教、外語、經濟、管理、圍棋、橋牌、心理學、社會學、書法碑帖、美食烹調等等,呵呵,不下幾十種吧,其中,文史類的居多。包括古代史、近現代史、古代文學史、古代文學名著、古文字學、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元曲漢賦、五行八卦、文學理論、歷史地理、古代建築等等。此外,還有不少工具書。 ?? ??讀書最好的時間是在晚上十點以後。白天的一切雜務事,在這個時間已經基本上銷聲匿跡了,留下的是整段的時間塊,可以用來讀一些需要連貫閱讀的東西。這個時候,最好是外面淅淅瀝瀝地下着小雨。每讀一本書似乎就是在聆聽山澗小溪潺潺的流水,品味滔滔黃河、滾滾長江向東奔流而去的壯闊波瀾。讀書,又象是在靜靜地品嘗上好的西湖龍井,閉上眼睛,慢慢體味那無盡的回甘。 ?? ??我說的文化,覆蓋面還要深廣一些。我發現,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在很多地方做得還很不夠。對自己的文化,並不是像我們自己感覺的那樣,了解得那麼深,那麼透。晚亭不是我的第一個學生。此前,我有不少的學生。其中的一個是一位美籍華人。生在美國,長在美國。我有機會,作了他的中文老師。教材是我針對他的具體情況自己編的。編的過程中,我發現:他需要學的東西,竟是那樣的多。我給他講中文的語法,但講得很少。更注重的是口語。但即便是口語,也是離不開文化背景的,一旦涉及到文化背景,這話題便源源不斷的從我的腦子裡湧出來。在我的自編教材里,涉及到了口語、成語、語法、詞彙、對聯、故事、詩詞,甚至繞口令。教材盡量生動,讓他學起來有興趣。但我發現,在教他古詩詞,特別是成語的時候,竟是那樣的難! ?? ??愛晚亭:這些確實不好理解。一個在外國長大的孩子,對中國的古典文學不可能知道很多。中國的許多成語都是有故事的,而且是與中國歷史及古典文學的發展有緊密聯繫的。不是有本成語故事書么,你可以先讓他看看那個。 ?? ??靜謐港灣:後來,我到書店去買了一些關於對外漢語教學的書籍,看到教材里竟然有那麼多我以前還不知道的東西。我真的覺得臉在發燒了。在外語大學,我們讓那些外國人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而作為中國人的我,竟然不知道!比如,關於漢字的來源與解釋等等。 ?? ??後來,我作過一些深入的思考,給自己拔高地說,就是我應該讓自己做到讓一個外國人站在我面前時能夠毫不含糊地說:你的確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在研究這些字的過程中,我又觸類旁通地學習了其他很多東西。每個字,都有它特定的含義,推衍開去,就像是滾雪球,慢慢的,這雪球在不知不覺中,越滾越大了。 ?? ??愛晚亭:是的,許多文化是可以觸類旁通的,知識的廣泛性與專一性有時是可以統一的。尖字就是這樣的,上面一個小字,下面一個大字。以大而廣為基礎,然後才能小而精。基礎要廣,廣以後才能專,基礎不廣無法專,即使專也達不到深度。 ?? ??徐博達:晚亭,談到造字,我建議你讀讀許慎的《說文解字》。這本書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它的價值不僅限於解說漢字,研究漢字本身。可以說《說文解字》是東漢末以前的百科全書。正如其子許沖在《上說文解字表》裡面所說:“慎博問通人,考之於逵(賈逵),作《說文解字》,六藝群身之詁皆訓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 ??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將文字的功能提到了非常高的地步。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乃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人民共習之。這一天,天上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無數的穀米,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人們掌握了文字,開始聰明起來,一些平時愚弄百姓的壞人、魔鬼,感到驚恐不安,便在黑夜裡跑到野外哭泣吟訴。 ?? ??無文不成書。沒有文字,沒有書籍,沒有書讀,想想,那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 ??王小波在《尋找無雙》后引用了奧維德的一句話:“吾詩已成。無論大神的震怒,還是山崩地裂,都不能把它化為無形!” ?? ??在人類的創造中,沒有什麼比文字更美妙的東西。在詩人眼裡,沒有什麼比文字更值得驕傲的事情。 ?? ??人生有涯,而知無涯。港灣屬於廣采博納的一類,對文化的方方面面幾乎都有興趣。而我則傾向於廣泛涉獵,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深入鑽研。人的時間和生命都比較有限,容不得我們分太多的心。愛好可以廣泛,學習則該單一。 ?? ??書有偽書,史有偽史。書可信,不可全信。書可讀,不可全讀。歷史里,起碼有40%的水分,不擠干,怎麼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如果過分尊經重史,一個人的思想起碼死了一半。 ?? ??愛晚亭:是的,學與問,學與思應該同在。《問道》中說“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學問,學問,當邊學邊問。不學而問,問也是空問、虛問。無問而學,得到的永遠只是表面的東西。便如浮萍,雖然有根,卻不堅牢,風起輒動,隨波逐流,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主宰。只有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松樹,立根堅牢,孜孜以求,才能不怕風吹雨打。 ?? ??那麼老師,你認為什麼書對你的影響最深呢? ?? ??靜謐港灣:《莊子》,《孟子》,《論語》,《道德經》。《莊子》裡面有很多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井底之蛙,鯤鵬展翅,莊周化蝶,恐怕都是家喻戶曉的了。但最讓我覺得蘊涵無限機巧的是知魚之樂。惠子與莊子,兩人是好朋友。路過水邊,莊子忽有所感:“?┯閿蔚枚嗝從葡凶栽冢?饈怯愣?目燉盅健!被葑鈾擔骸澳悴皇怯悖?趺粗?烙愕目燉鄭俊弊?鈾擔骸澳悴皇俏遙?制裰?也悔嫌愣??幟兀俊崩錈嫻墓適潞芏啵?也荒芤桓齦齙慕病W苤???茴V恰N腋芯酰?湃說乃枷耄?胛頤竅執?說乃枷耄?凶藕艽蟮牟罹唷U庵植罹嗟男緯桑?恢輝謨謔奔淶鬧禿螅?蒼謨諢肪車母謀洹 ?? ??愛晚亭:當然了,所以現代的人永遠寫不出古代的詩歌來。 ?? ??徐博達:寫得出形,寫不出神啊。現在的山水,哪裡還有以前的靈氣。 ?? ??靜謐港灣:古人生活的環境中,沒有柏油馬路,沒有轟鳴的機器。沒有汽車、電視、飛機、火車。因而,他們的思維,可以相對集中地專註于思想的方面。我們的先輩們的思想,不受外界的影響。只有那些以漢字為表現方式的竹簡、書籍等等。那時候的自然環境,比現在要好千百倍。我一直相信:古人的對於世界的認知才是最貼近自然的,最淳樸的。陶淵明可以歸田園,他確實有歸田園的條件。他隨便找一塊處女地,開荒就是了,現在,行么? ?? ??愛晚亭:呵呵,那倒是的,人在得到的同時,也總是在失去么。但社會的進步與歷史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老師以為老、庄有何區別?同樣是對自然的理解,老子、莊子和陶潛有什麼不同呢? ?? ??靜謐港灣:老子對於世界的認識,來源於他自己的經歷。他的思想的精華,集中在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經》里。他的最根本的思想便是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 ??老子的觀點,主旨在於治國。莊子則在於治事,治人。老子以無為的方式,以求達到治國的目的,大處治國,小處治事。莊子則相反,小處治事,大處治國。殊途而同歸。莊子看問題,是從莊子自己的那個特定的角度。一棵大樹立在路邊,木匠師徒路過。徒弟指着那樹,告訴師傅。師傅卻連看都不看一眼。徒弟問為什麼。師傅說,那麼大的一棵樹,生長在路邊,一定是不成材的。對於木匠來說,要的當然是木質好的。正是由於它的不成材,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因此,莊子的思想,在很多時候表現為超然物外。以這種超然的方式,保全自己,達到修身的目的。說到古人,不能不聯繫到他們生活的環境,特別是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的政治因素。 ?? ??老子與孔子生活的大年代為春秋末期。老子是河南人,孔子是山東人(現在的地理概念)。周的統治能力日漸衰弱。孔子較老子生活的年代稍後,更有機會看到其衰落的跡象,體會越來越深。老子西出函谷,孔子周遊列國。孔子積極地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張,流亡的日子,的確不好過。而陶潛的生活年代要靠後很久了,大概是800年以後的事。東晉末年,戰亂頻仍。戰亂的年代,人們追求的東西,與和平時期大相徑庭。論官職,老子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孔子相當於司法部部長兼公安部長,而陶潛則只是一個彭澤縣令,處級幹部。即便是陶公完全承襲了老子、莊子的思想,他自己也不可能有能力去實現那種理想。再者,老子、孔子,是國家公務員,是在他們在職的時候,便有了名聲。而陶公則是在卸任以後才出了名。陶的名聲在文學,老子,孔子的名聲在思想。關鍵在於,陶的文學當中,摻雜有老子和莊子的思想,這便使得他不同於此前的任何一位詩人,而成為我國的田園詩的鼻祖。 ?? ??徐博達:“關鍵在於,陶的文學當中,摻雜有老子和莊子的思想,這便使得他不同於此前的任何一位詩人,而成為我國的田園詩的鼻祖。”這句分析得好。不過也要跟當時環境聯繫起來。魏晉之亂,尤勝春秋。非遠禍不能全身,非佯狂不得全志。參閱《晉書?阮籍傳》:“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阮籍一生口不臧否人物,是以能在魏晉那樣的文人亂世保存下來,但在其內心中,該有着遼闊而深遠的悲慨吧。所以陶公的文學思想的形成,必然要受到當時大環境的制約。 ?? ??靜謐港灣:陶公身處那樣一種地位,他能怎樣?守拙歸田園吧。論思想,他比不上老、孔。論文學的成就,他在老、孔之上。思想上,他對老、庄有繼承性,但絕不等同於老、庄。更多的,他偏向莊子,陶的最大成就在田園詩和那篇《桃花源記》。老子的思想根基,在於他還是要治國的。而莊子的志向則在老子之下,陶則更次之。在月亮邊上,永遠也顯現不出星星的亮度,即便那星星的亮度是月亮的千百萬倍。 ?? ?? ??(夜色已深,看看時間,已近11:30,約定明日再會。) ?? ??(2007-7-24晚8時,討論繼續。) ?? ??靜謐港灣:昨天,我提到過,我的讀書是滾雪球式的。諸子中,莊子,孟子,道德經,論語,是應當精讀的。但這些書,讀起來比較困難,特別是對一些古文功底比較差的人。一般的讀者,還是讀有註解的或白話的好些。但這樣,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欣賞原文的那種精鍊的文筆了。《史記》中的世家部分,應當精讀。當然,還有本紀。可以不通讀,但其中幾個重要的人物,是應該記住的,甚至包括他們的言行。其實,學校的課本里選了《陳涉世家》,我倒覺得純粹是出於政治教育的需要。列傳中的幾個重要的人物,也應當精讀。選那些知名度高的讀,就可以了。歷史上,知名度高的,一定有他高的道理。他們做事的規律,就是歷史前進的規律。仔細揣摩今天發生的事,沒有一件在歷史上是沒有發生過的。舉個例子: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邦得了天下后,大開殺戒,後世效仿的,大同小異,不乏其人。一朝天子一朝臣,領導換了,領導班子必須調整。為了爭權,不殺人怎麼行?為了做成一筆買賣,不喪失良心,怎麼做得成? ?? ??我不喜歡讀大部頭的書。長篇極少讀,小說以短篇為主。因為這個原因,我更喜歡讀散文,雜文。 ?? ??愛晚亭:長篇有長篇的妙處,其思想理論可能更系統。正如人之五指,有所長,亦有所短。一朵鮮花,裝扮不出春天,萬紫千紅方是最美麗的春色。任何文字都應該是思想的載體,只要有思想,就有其存在的價值。老師喜歡散文和雜文,那散文的好處是?說說好處,你感覺到的好處。 ?? ??靜謐港灣:散文是表現作者內心世界的一種最恰當的方式。形式多樣,不受拘束。寫景,寫情,寫意,都很方便。寫景,都是鋪陳的。最終的目的,是要表現作者的內心世界。其實,在古代的散文里,這種現象俯拾皆是。《岳陽樓記》這是最為典型的了。前面說了一大堆,便是作鋪陳,待得鋪陳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經調動起了自己的那份激情,到了不說不行的時候,水到渠成,推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東西。那才是這篇文章的精髓。但這鋪陳的過程,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我的觀點,思想的經典作品,哲人的成名之作,宗教的初始典籍,各學科的鼻祖作品,都應列入精讀的範疇。此外,文學方面,在古代文學史上能佔有一席之地的作品,都應精讀。 ?? ??愛晚亭:那個《滕王閣序》肯定也是的吧。 ?? ??靜謐港灣:我再談談要精到什麼程度。就以這篇《滕王閣序》為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只講開頭這幾句,當時王勃隨父返鄉,路經洪都府,剛巧趕上了一件盛事,就是滕王閣的落成典禮。主人事先已經準備好了一篇文章,作者是洪都府尹未來的女婿,文章也是不錯的。當時的王勃,年紀輕輕,還沒有什麼聲望。主人在儀式上先客氣了一下,問:在座的哪位可以為我們滕王閣的落成寫篇序啊?大家都知道主人的安排,誰還會找事兒呀。唯獨這王勃說:好,那我就試試吧。主人聽了很不高興,又不好說什麼。就回了房間,讓外面的人筆墨伺候。寫一句,往屋裡傳一句。頭一句,便是這豫章故郡。裡邊的人聽了:廢話!這南昌以前叫豫章,大家都知道的。外面又傳來一句:洪都新府。嗯,對仗還可以,現在叫洪都府,沒錯。接下來的一句,主人可有點坐不住了。“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按照二十八星宿的分野,洪都府正好位於翼和軫的位置。南昌的北面有廬山,南面有衡山,這裡剛好是兩座名山的銜接部。再後面的,我就不一一解釋了。總之是妙語連珠,一個高潮接着一個高潮。最後大家都服氣了。以後有機會我再單獨講這一篇吧,裡面有很多典故的。剛才講的是從字面上和背景上,對文章的解讀。還有文字研究上的。漢字里的耳刀,有左右之分。在左邊的,表示的是懸崖邊,或上坡、坡道的意思,如:陟,陝,險。而右邊的耳刀,則是邑的變形,與城市有關。如:鄄,都,郯,郟,等等。郡這個字,就與城市有關,它是形聲字。右邊是形,左邊是聲。但君字,則是會意字。分上下兩部分。上面的尹,是一隻手拿了一根棍子準備打人的形象,這種人,稱作“尹”,是一種官職,比如,開封府尹。但下面加了一個口以後,便是會意,是指:既要用手打人,又要用口說人的人,這種人叫做“君”。對文字本身有了理解,你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文字後面的思想。一篇文章,理解到這個深度,基本夠用的了。 ?? ??我覺得,作為精讀的文章,應當深入到這種程度。應當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經歷,文章表達的意思,作者的思想,文章是如何吸引人的,裡面包含的知識有哪些,我們應該記住什麼,還有什麼事情我們不知道。特別是這篇文章的後面涉及了很多的典故,比如:牛斗之墟,陳蕃之塌。還給後世留下了很多的典故、成語:命途多舛,叨陪鯉對,盛筵難再,各傾陸海,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老當益壯,呵呵,太多了!還有漁舟唱晚,這已經是一首名曲的曲名了。這樣的文章,就是應該背下來的。 ??還有一些經典的短文和啟蒙的東西,是應當精讀的。比如三、百、千、千,特別是千字文和千家詩,都是應當背誦的。裡面涉及的典故,都應當清楚。 ?? ??我上面說的這些,都屬於精讀的範疇。其他的應算作泛讀了。根據個人的愛好,自己調劑好了。我總以為:人應當花一點時間,切實考慮一下自己應該走什麼路的問題。你如何確定自己的前進方向?你要朝着什麼目標努力?如果你的期望值與現實之間有了差距,你該怎麼辦?如果清楚了這些東西,我想,他也會明白,什麼時候,自己應當補充哪些方面的營養,應該讀什麼樣的書了。 ?? ??徐博達:關於文字的美,我想聽聽港灣的見解。 ?? ??靜謐港灣:文字的美,其實前面已經涉及一些。一,少說或不說粗話、俗話、廢話(因文章本身需要,則另當別論)。二,注意引經據典,但要做到不留斧鑿之痕。三,注意修辭手法。四,講究詞要達意。五,文章要有思想,不能空洞無物不知所云。六,文思前後貫通,一氣呵成。這是我個人為文的一點經驗之談。這幾個特點,我一直是刻意追求的,這在我的文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就書法而論,講究意在筆先。對文章,也是一樣的。 ?? ??徐博達: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能夠做到港灣所說的六點,基本上就已經達到了作文的要求。有了這樣的大前提,我們才能夠盡量向范文瀾先生的格言靠攏: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讓自己的文章更加的飽滿、輕盈、精緻、美觀。 ?? ??書要能讀進去,更要能吐出來。讀10000字進去,吐100字出來,那便是讀書了。我不怕人讀得多,只怕人吐得多。那樣的傢伙才是真正值得我敬畏的。 ?? ??蚌病成珠。十年或百年沙礫磨礪,才能結成一顆珍珠,不佩服,不敬重,不行啊。讀書就是生病的過程。如果你一直在讀,而一直沒吐,那你就一直在病着。如果你讀着讀着,吐着吐着,那就正在痊癒康復。等到病好,你的身體和精神會比以前更加健壯。 ?? ??有些人讀書,讀了進去,卻再也走不出來,成為書櫥,成為書痴。有些人讀書,讀了進去,走了出來,讀出了顏如玉,讀出了黃金屋。有些人讀書,能夠自由的進進出出,與書成為朋友,成為知己。有些人讀書,將書讀成了自己,將自己讀成了書。 ?? ??讀書的境界,其實就是做人的境界,做事的境界。 ?? ??圍繞着讀書與寫作的這次討論,港灣帶給了我們太多思考,太多驚喜。感謝港灣,感謝晚亭,因為你們,才有了這場思想的盛宴。 這是偶作文密決類!咋樣啊?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