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的風,是柳城綿長而舒緩的呼吸,吹散了滿夜的星輝;流水溪橋、絲竹笙調、零花碎草、輕歌曼舞,穿越月的吟唱,投影在,他腳下的魅影里,疏放則為一簾時光,斂收則成一卷墨香;他活在那裡,不曾有過惘然,畢竟,鮮活的故事才剛剛開場……
№Ⅰ“懵懂書生的夢存在西廂正時少年“(后弦《西廂》)
1979年12月14日,千年文化柳城中,一個語文老師和一個音樂老師的愛情有了結晶——他,叫鄧文彬,他,是后弦。英文名HOHO(”后后“,敢情是覺得大名太普通了?才取個有點味道的藝名?)也許,是柳城的美情美景,衍生和滋養了他的柔情秉性和不滅才氣。並不特別英俊的外表,一塊黑格子似的的方形眉並不濃膩,卻含着一雙也不濃膩的眼睛。甚至可以這麼說,后弦不帥,泛泛相貌,黯黯淡淡,頭髮細綿,卻雜雜亂亂,有種幾百年沒洗過的慵懶感覺。有的時候的造型,很不爭氣地猥瑣而邋遢着……
爸爸媽媽的身份以及基因,對后弦的音樂啟蒙,可謂功不可沒。我不知道后弦小時候是否也如野史雜記中寫的那種天賦過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方仲永”式的才子一樣,幾歲會識字幾歲會作詩……在我看來,在這種人存在過的前提下,那些也不過是被扔進缸里,被墨水漂過的文胚子,隨着時間的推移,會發昏發臭的……
后后愛歌。
不廢話么?哪個從事音樂的人從小不是愛歌愛唱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樣的后弦是俗老套兒的。但是從另一種角度來講,后弦是孤獨音樂的化身。愛歌。之所以愛,是因為從小,身為音樂老師的媽媽教他樂理知識,一有比賽就鼓勵他去參加。
后后是普通的學生,和你我一樣,每天”三點一線“,案牘勞形……他沒有很多時間搞音樂,他沒有電吉他,沒有樂譜,沒有可以承接他靈動的手指的黑白鍵、風箱琴……他有磁帶。就是光靠着用熱愛的力量聆聽音樂的呼吸,后弦可以用悟性去榮膺媽媽的栽培。后后的成績一直很好,他用不着放棄學業去做第二打算,去奔赴音樂夢想。但是他堅持着,兼顧着兩條道路,也許一條更篤定更穩妥些,但是也許另一條更有刺激性和挑戰性一些。后后就是這樣,輕鬆而沉重地走入了青春。
步入高中,后后開始動筆。我可以想象着他在完成高中紛繁的作業后,竊笑着關起卧室的門窗,合上窗帘,偷偷地拿着斷掉的鉛筆,在橘黃的燈桌下,點觸一個個心動的音符。也許他會直到夜深深,天黑黑,趴在桌上桌上,枕着一條條由蝌蚪和五線譜繪成的枕頭上,安然入夢了;也許他會在夢魘中流口水,正嘖嘖嘴地嘗着音樂的盛宴……
18歲了,咱終於成人了。后后開始接觸原創音樂,寫歌,上台,建樂隊。咱終於考進了廣西大學,可以暫且放下學習搞音樂了。然後是無數流光溢彩的獎,但是這也只是成功道路上的副產品。
大學四年時間,后弦加緊馬力,緊鑼密鼓,《灰玫瑰》《橋段》《西廂》等單曲在內地一炮走紅。和每一個創作音樂的浪漫主義者來說,在每一部曠世作品誕生之前,他們總是為了浪漫而煎熬,幸福地煎熬。那是靈感的蛹期,痛並快樂着。
幾年之後,后后得到“內地周杰倫”的綽號。以他輕吟淺唱、溫潤婉轉的古典宮調式音樂的脈絡,氤氳着一股濃郁而強烈的撞擊鼻腔的青花陶瓷味兒。
未完待續:下期《你一直是躲在“后”面的“弦”外之音——記后弦№2》,小標題:“小白嘗遍酸甜苦辣愛情世界各種奇妙”。
你一直是躲在“后”面的“弦”外之音——記后弦( 標籤:躲在角落作文 天籟之音作文 西遊記後傳作文 別開生面的運動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