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余老的文章,從中體會到了於老的痛心疾首。我也開始正視自己是否受到了偽文化的摧殘?答案很無奈,保守估計有一點吧。余老說得對,文學上的疾病比醫學上地疾病可怕的許多。因為它被戴上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合理的被人們所接受。 現代文明當然也有很多好處,但顯然嚴重地吞噬了人們的自然天性。密集的教學、訓導、觀摩,大多是在狠命地把自然天性硬套到一個個既成模式中去。自然天性一旦進入既成模式,很少有活着出來的。只有極少數人在臨近窒息之時找到一條小縫逃了出來,成了藝術上的稀世奇俠,或其他領域的神秘天才。當然,也可能在逃出來之後不知所措,終老於渾渾沌沌的自然狀態。 但即使這樣,也活得真實,躲過了模式化的虛假。因此,現代文明不能過於自負。在人和自然的天性面前,再成熟的文明也只是匆忙的過場遊戲,而且總是包含着大量自欺欺人的成分。例如,大家都以為藝術是現代文明的訓練結果,但不妨靜夜自問,我們每個人在少年時代就大致分得清人的美醜了,那又經受過什麼訓練?後來在美學課程上說得非常複雜的五官端正、身材勻稱等等“美學規則”,只是教師們對少年直覺的笨拙表述罷了。而且,何謂“端正”,何謂“勻稱”,還是無法從學術上論定,仍然要靠直覺。直覺來自何處?天性,天籟。 為何天籟之聲一定要是在偏遠的蒙古大草原上才可以響在人們的耳邊旁? 同樣,當我們童年的眼睛第一次面對自然美景時發出驚喜光芒,也與後天的教育基本無關。甚至在我們成年後的寫作中,那些不知怎麼流瀉出來的可圈可點的句子,肯定也與前人或旁人文章關係不大。 清代學者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天籟不來,人力亦無如何。”如果來了,則“不着一字,自得風流。” 余老說可惜我們現在看到的,儘是人力,儘是文字,儘是雕琢,儘是理念。大家還以為,這才是進步,這才是文化。這真讓人着急。 嘿嘿,我不忍得笑了出來。從心裡感謝余老。讓我了解到天籟的真正含義。保持這份天籟吧,我想余老也會這麼說的。天籟? 標籤:天籟作文 天籟之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