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是個非常熱心的人,對集體的事比對自己家裡的事還要認真。有一年冬天,我們村要修攔水壩,爺爺作為一村之長,跑上跑下,忙裡忙外,眼睛一睜,忙到熄燈,經常兩頭不見天,為了“大家”顧不上“小家”,奶奶幾乎承擔了全部家務。
為此,奶奶也時常發些牢騷。爺爺經常對奶奶說:“我是一村之長,我不帶頭誰來帶這個頭,村看村,戶看戶,社員還得看幹部嘛!”
其實,奶奶在我們村子里算得上是個通情達理、精明能幹的女人。爺爺忙外,奶奶忙內。爺爺圍着集體轉,奶奶撐起“半邊天”。她不僅洗洗涮涮,養豬種菜,操持家務,還能肩挑背扛,耕田犁地。自從爺爺當上了小小的“村官”,就很少顧家。後來,不論是大集體生產,還是土地承包到戶,村民們都一致推舉爺爺擔任村官。對於農村沒有任何報酬的村官,爺爺也不負眾望地乾著、樂着,而且一干就是30餘年。
爺爺情感樸實,尤其對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感到無上光榮。“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哪有我們這個幸福的家。”“從小要聽黨的話,長大要做黨的人。”這是爺爺常掛在口頭的話。爺爺的入黨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爺爺是寫過數次入黨申請書的人,第一次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而未能如願。上世紀60年代,那是一個政治挂帥的年代,對政治出身的要求十分嚴格。不論是城裡人還是鄉下人,入黨、考學、當兵、參加工作等等,都要嚴格政審。爺爺也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被辭退了工作,他一度抱怨自己的命不好,但不拋棄不放棄也是爺爺的性格。尤其在入黨問題上,他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3次,他說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能加入黨組織成為爺爺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在寫過4次入黨申請書,經過多年考驗后,終於如願以償。這是爺爺最為高興的事。
爺爺常常教育我們,能為黨的事業做點貢獻是他一生的幸福。爺爺身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一個小小的村官,一個平平常常的共產黨員,從他身上我直觀地看到了共產黨員的形象,共產黨員的情懷。受爺爺的熏陶,當兵以後我的最大願望就是入黨。如今不但成為一名黨員,還成為一名武警部隊的幹部,兩代人的情愫終實現。但是爺爺的“老共產黨員”形象,樸實無華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始終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爺爺離開鄉下好多年,他始終不忘曾經生他養他的那塊土地和在那塊土地上朝夕相處數十年的村民們,不忘教育他、培養他的黨組織,並按期向黨組織繳納黨費。如今已有40多年黨齡、頤養天年的爺爺,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不忘自己入黨時對黨的承諾。看看爺爺,看看我們這一代共產黨員,我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嘆!
襄陽市第22中學初一:劉哲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