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吾兒:
嗚呼,為父大去之日不遠矣!於此海內戰亂紛仍、國家鼎足三分之時,吾委實不忍撒手而去。想當年吾雄心勃勃,欲拯萬民於水火,一統華夏,建宏圖大業。如此夙願,今日將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
人言:“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父有緊要之言欲告於汝,望汝切記!
甲子年,黃巾作亂。吾挺身而出,集思廣益,與眾多仁人義士並肩攜手,齊心協力,斬賊首級萬餘,終大破之,故得以入朝為官。后吾敗袁術,誅呂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挾天子以令諸侯,欲定天下。
袁紹恐吾勢大,率兵四十餘萬來攻,決於官渡。其時吾兵微將寡,糧草不濟,世人莫不以吾必敗。然吾了無懼意,欣納謀士雅言,從長計議,與紹巧妙周旋。時許攸“屈身袁紹,言不聽,計不從”。方其來投,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出奇計,獻良策,吾軍智劫烏巢,火燒糧草,遏絕退路,令紹首尾無暇相顧,終獲全勝。自古及今,以寡敵眾、以弱克強者寥寥,然吾創此奇迹,豈不快哉!
后,吾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洋洋,躊躇滿志,旌麾南指,與孫劉聯軍決於赤壁。
此時北方初定,諸侯或死或降,天下與吾爭雄者,唯孫權、劉備而已。然其兵卒之和亦不過五萬,吾自以孫劉必敗,一統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輕信庸碌輩蔣干之語,誤中龐統連環奸計,拒納其他謀士之諫,被周瑜小兒、諸葛村夫火燒戰船,八十餘萬大軍頃刻煙焰張天,豈不痛哉!吾丟盔棄甲,狼狽逃竄,幾至走投無路。后敗走華容,險些喪命,徒留笑柄。
此奇恥大辱,吾沒齒不忘!回朝後反覆自念,始知剛愎自用,輕信偏聽,拒諫飾非,禍莫大焉!
曹丕吾兒,為父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群雄漸滅,止有孫權、劉備,未曾剿除,余皆不足為慮。而今不起,引以為憾。未竟事業,望汝繼承。汝當記取父之教訓,遇事不可妄自尊大,自以為是,亦不可忠奸不分,是非莫辨,偏聽輕信,切勿重蹈父之覆轍。臨終遺言,兒其切記。勉之!勉之!
父字
建安二十四年冬
旁批:*以遺書形式,回顧曹操一生,總結經驗,反思教訓。
*臨終留言,分析當前局勢,回顧畢生追求。
*無奈大限已到,夢想難圓。
*憾恨不已,口吻畢肖。
*殷殷囑告,令人動容。
*設置懸念,總領下文,引發閱讀興趣。
*第一層主體內容:前半生從諫如流,戰果輝煌。
*追述往事,簡潔洗鍊。
*從“斬黃巾”白手起家,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聲威赫赫,關鍵在於“集思廣益”。
*官渡之戰乃一生得意之筆,於今憶及,言辭間仍難掩得意之情。
*納雅言、采奇計、用良策,以少勝多創奇迹之關鍵所在。
*對原著如此熟悉,甚至可以在考場上信手拈來引用原文,令人嘆服。
*戰爭過程以一組短句一氣呵成,氣勢雄渾。
*縱覽古今,睥睨群雄,躊躇滿志,活現曹操性格。
*第二層主體內容:赤壁之戰剛愎自用,偏聽輕信,一敗塗地。
*“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九字可抵半卷書。以下連用七個四字短句,駢散相間,蓄足語勢。
*不同於《三國演義》原著視角,從曹操的立場回顧戰爭經過:先從戰爭前懸殊的軍事力量對比分析盲目自信的心理基礎,再從戰爭中輕信虛假情報、誤中敵人計策、拒納正確建議的錯誤舉措引出失敗的必然結局,最後回憶敗走華容的狼狽與羞辱。
*飲恨含羞,總結教訓,巧妙點明主旨: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輕信偏聽。
*雖是戲說,也嚴合曹操臨終歷史局面。
*臨終以未竟大業囑託,自然引出諄諄告誡。
*以“不可”、“亦不可”從兩方面總結“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應該把握好的“度”,卒章顯志,點明主旨。
*惟妙惟肖的口吻,活靈活現的語氣。
*既是曹操殷切囑託,也是作者諄諄告誡。
曹操遺書 標籤:遺書作文 曹操作文 《曹操》讀後感作文 曹操看電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