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品味着牧的《清明》,感受清明的味道時,清明節,真的到了。
早晨,細雨瀝瀝地下,泥的清,竹的香,一齊湧來。人們都在挑着擔子,趕着去拜祖宗。一路上,人們都在說笑,沒有一點“欲斷魂”的情感,或許是時代的區別吧,人家杜牧生活在唐朝,相隔千年。
但是,路上歸路上,拜祖宗時歸拜祖宗,到了墳前,大家都忙了起來。有的鏟土,有的擺祭品,有的則收拾陰司紙。
一切搞定后,大家都在拜祖宗,場面十分嚴肅,只有幾個不懂事的小孩在嬉笑打鬧。
下午,雨逐漸大了起來,不得以,只好撐着傘上了木馬嶺,祭拜了自家的一些祖宗。爾後又去了一座無名山。
登上了山頂,我們看見了爺爺的墓,聽爸爸說他才八個月,爺爺就在1966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名特務連偵察兵,曾經到過中越邊境準備參加援越抗美戰爭,曾在水裡潛伏過三天三夜,我手上就有他的一枚五好戰士的獎章。
突然,一聲叫喚打斷了我的思路,原來是父親叫我,我跪在爺爺的墳前,將我原在創網原創的九篇文章燒了,將它們寄給了正在天堂的爺爺!
不知何時,我已經坐在窗戶旁。望着天邊的一輪殘陽,不禁想起了馬致遠的的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遠處,是誰正在用琵琶彈奏,那首曲中,隱隱約約,透露出一種悲傷的情調。
猛然發現,這就是“欲斷魂”的滋味。
杜牧先生寫出了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