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是一種理解,是一種關愛,是一種寬容。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這不正反映出讓之貴嗎?
藺相如就是一位懷有讓之心的人。廉頗曾出惡言辱罵他,而已位居廉頗之上的他並沒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而是“不肯與會”,“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在路上“望見廉頗”就“引車避匿”。這是何等的寬容忍讓啊。他這樣做,為的不是自己,而是整個國家。因為他知道“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知道后,深愧不已,親自到藺相如府門負荊請罪。正是藺相如的忍讓,使得將相重新和好,並成刎頸之交。
這一歷史怎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呢?如果當初藺相如沒有接受廉頗的道歉,而是以一顆強硬的心去對待的話,那麼將會給趙國帶來什麼?歷史將會發生多大的變化?我覺得留下人們唯一的答案便是趙國的滅亡。由此看來,讓之貴是多麼重要呀!
可是,隨着現代經濟的迅速發展,寬容這美德卻被不少人淡忘,而藺相如這類人更是被一些人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人與人之間的忍讓越來越罕見,同學之間常為一點小事而爭吵,鄰里之間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而爭得面紅耳赤;兄弟之間常為一些家庭瑣事而大打出手……如果人人都多一份忍讓,多一份寬容,同學之間就不會發生那麼多爭吵,鄰里之間就不會發生那麼多吵鬧,兄弟之間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的反目。
寬容是水蒸氣,能化成無數的小雨滴;
寬容是小雨滴,能匯成一條條小河溝;
寬容是小河溝,能匯聚成一片愛的海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成語不正說出了讓之貴嗎?讓是一種精神體驗,讓是一種道德修養,讓是一種文明行為。從古到今,人人都提倡忍讓之風,但又有幾個人做到了呢?
現在的一些人啊,請常懷一顆寬容之心去待人待物吧,這樣世界將會多一些溫暖,多一些關懷,多一些愛心。
簡評:這篇習作寫得較好,能運用史實論證寬容忍讓的重大作用,還能聯繫現實談感受。文中多處引用較為恰當,很好地說明了文章的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