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薩克雷曾經說過: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時時笑着面對生活,生活將會給你陽光,你不感恩生活,只是一味的怨天尤人,那生活將會給予你的將是失敗和淚水。”然而,今天在我們同學中,有的同學卻忘記了感恩,把父母的愛當是理所當然,把老師的教導當是天職,把朋友的的真情當是索取,把社會的恩賜當是上蒼的給予。享受着無微不至的關照,沐浴着噓寒問暖的悉心,擁有如蚌似珠的呵護,但我們卻很少感恩,心如止水,愛無波瀾。這難道不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顫嗎?這一人類情感的一大流失,能不讓我們深思嗎?!
感是一種美德,我們國家有着深厚的的中華民族感恩的文化傳統。從“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到“銜環結草,以謝恩澤,”再到“烏鴉反埔,羔羊跪乳;”從雷峰的勤勞、簡樸、關心他人,為人類美好的理想而奉獻火熱的青春,到軍醫華益慰以高尚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彰顯濟世良醫的仁慈心懷。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善德壯舉,都源於一顆感恩的心,進而升華為對祖國、對社會的感恩之情。
感是一種心態。人從出世就在接受別人的幫助,對社會、對大自然我們都應該懷這感恩的心。無論是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你感恩生活,生活便給予你最燦爛的陽光。你只知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有研究表明,在正面機理的因素中,感恩被認為是培養良知、增強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長力量的最好的催化劑。富有感恩之心的人有別與常人,他們執着而無私,博愛而善良,敬業而忠誠,富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懂得感恩的人,總是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充滿感激,並且將着種感激轉換成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孝順父母、奉獻社會的實際行動。
感是一種境界。學會感恩,自覺培養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這是立身做人的要求。感恩的人,經常想的是如何奉獻;不懂感恩的人,經常想的是如何去索取。感恩不同於知恩圖報,是跳出狹隘的視野,追求健全的人格,堅定崇高的感恩。不但關係自我,注重個性的發展,更關心別人、社會、國家、民族和人類的進步事業。常懷感恩之心,人與人之間便多了一絲融洽,少一些隔閡,多一些團結,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給別人掌聲,給自己周圍掌聲響起,給別人機會,成功便向你走來;給別人關照,就是關照自己,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他人……讓我們在感恩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和境界,不斷服務社會,回報人民,擔當責任,做一個讓自己自豪的人。
時代呼喚感恩。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學會感恩,學會回報,學會奉獻。感恩就像放進水裡的小小明礬,就會沉澱所有的埋怨,如果我們在心中培養一棵感恩的思想,則可消除許多煩惱和不安和不滿和苦惱。就讓我們懷着感恩的心,去擁抱社會,關愛他人,關愛自己,讓我們明天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