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可能是因為太平常的緣故,我們對她的態度總是漫不經心,甚至是冷漠的。在很長的歲月里,直到今天我們還與泥土對峙着,我們不愛惜泥土,不珍惜泥土。從心底的潛意識裡總認為,泥土太平常了。
可是當有一天,我走進孕育人類文明的半坡遺址,看見那些充滿智慧的土陶時,我才對泥土有了新的感受。
重新認識泥土,重新審視泥土,直抵泥土的深處,用心觸摸泥土,泥土就是遠古的化石。從泥土到陶,我們無法想象出是如何的一次飛躍。在八千年之久的地層里,與新石器時代一起成為人類發展的一段文明奠基。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裡,陶對我們的生活不重要了,但仍然興旺的陶吧還在進行着文明的演示,這是人們對遠古文明的紀念和崇敬。由此,可以想象出遠古的人們對陶的崇拜。陶是泥土的進化,是泥土的化石。人們離不開泥土。
在半坡那些陶罐里,有許多穀粒,展現着遠古的文明。在漫長的母系社會裡,許多的母親選育了它,刀耕於泥土,成為生產糧食的莊稼。我們由此而繁衍,生生不息,我們讚歎這些從遠古而來的種子和選育種子的人們,但我們絕不能鄙視養育人類養育文明的泥土。泥土是我們一切的根本,每一把泥土都對我們以及我們的成長有過付出。
有了泥土我們就擁有了一切。不管是城裡的人,還是鄉村的人,泥土應該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惟獨農人對泥土的感受是最真摯的。他們能夠充分理解泥土的內涵,了解泥土的脾性,一年四季都把手插進泥土,使種子始終繁榮,使泥土始終欣欣向榮。泥土是我們至親至愛的兄弟。
農人很珍惜泥土,他們把泥土看作金子般珍貴。在我的老家,哪怕是有一丁點泥土,農人也要種上莊稼,精心侍候,期待着好的收成。他們從不敢浪費一點泥土,哪怕滲進鞋裡的泥土也倒進土地里。所以,當他們望見一片片土地被圈起來,變成不能生長莊稼的水泥地和高樓時,總是表現出無奈的失望。他們對此無能無力。
我曾在一章散文詩《泥土?泥土》中寫道:泥土是我們的生存依靠,是我們的生命所在,是我們至親至愛的母親。我們可以想象出,假如沒有了泥土,我們真不知道應該怎麼去生活。我們不能沒有泥土。
對泥土的感受,我們應該有着農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