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簡愛》,可能要追溯到大學課程了,學習《外國文學史》需要每一位中文系學子讀不少外國文學作品。在眾多的外國文學作品中,我偏愛的有幾部,像《復活》、《紅與黑》、《簡愛》等,而《簡愛》留給我一個清晰的女性形象,在某種程度上,激起了我內心強烈的共鳴。因為喜歡,我把《簡愛》買回了家,儘管已從學校圖書館借閱過;因為喜歡,我又專門去看了《簡愛》的電影;因為喜歡,我還專門去音像店購買了電影對白,至今還會偶爾聆聽簡愛的大膽表白……是的,曾經,深深地為“簡愛”着迷。
首先,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讓我唏噓不已,也感嘆19世紀的英國不平等的男女待遇。夏洛蒂1816年4月21日出生,5歲時母親因癌症病逝,從此由阿姨照顧,在女子教會學校呆過一年,擔任過教師及家庭女教師,出版詩集因世俗偏見不得已用筆名,到《簡愛》大成功之後才開始參加高貴的社交圈。
文學來源於生活,文學又高於生活。在夏洛蒂的生平中,我們已捕捉到簡·愛的影子。雖然生活於貧困中,卻始終追求生命中的美好。於是,在簡·愛這個人物身上,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其強烈的自尊心,一種堅定不夠地光明,聖潔、美好生活的精神。
為“簡·愛”着迷,是因為這個人物。簡·愛生存於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舅媽嫌棄,表史娣視與侮辱,從小身心倍備踐踏,終於逃離姨媽家的陰冷,卻又陷入到一個比姨母家強不了多少的桑伍德學校,幸好出現了一雙善良的手,慰藉了簡·愛抓冷的心,只是好景不長,惡劣的學校條件又帶走了僅有的溫情。卑微的簡愛在一次次的打擊中堅強起來,勇敢起來。終於小簡愛長了了,應徵了羅切斯特的家庭教師卻陷入了對羅切斯特的愛戀。簡愛雖只是出自卑微的家庭女教師,卻敢於向地位尊貴的羅切斯特先生大膽告白;獲得了羅切斯特先生的愛情,卻不願屈尊為情婦決然離去,而獲知羅切斯特已孤苦一個且已殘疾,卻一心毫不遲疑地投入其懷抱,勇敢與之結合。是的,這一個女性,雖出身卑微,長相普通,卻是愛的勇敢者,愛的自尊者。
為“簡·愛着迷,是震撼於那一聲聲激情的控訴:“你以為我窮,不好看,就沒有感情嗎?我也會的,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使你難於離開我!就象現在我難於離開你!上帝沒有這樣!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經過墳墓,將同樣站在上帝面前”!試問,在當時19世紀的英國,男女的不平等待遇司空見慣,而簡·愛第一個大膽地表示要平等地追求愛情,這需要何等的氣魄?讀着這一句句從心底迸發的宣告,似乎也感染到簡·愛的幾分憤慨:人生而平等,我必須,我也可以平等地追求愛。
為簡·愛“着迷,是震驚於簡對愛的痴迷、執著。簡離開羅切斯特先生之後,獲得了其叔的遺產,生活狀況改善很多,且擁有了親情,友情甚至新的感情,但內心對羅切斯特先生強烈的情感讓她感知到了羅切斯特先生的呼喚(作者這一安排,充分表現了簡對羅切斯先生愛之深),從而舍下一切直奔莊園只為了解羅切斯特現狀,當得知羅切斯特先生為救火已成殘疾又馬不停蹄前往,相愛的人終於敞開心扉接受對方。簡始終對愛執著,不因羅切斯特的富有尊貴遷就趨從,不因羅切斯特先生的貧窮,殘疾而舍充逃離,她有着堅貞的純潔的愛情。這樣的情感,恐怕非我們這些伙食男女所有吧?
所有的着迷,依託的是作者的巧思,正是夏洛蒂成功地將自我的經歷表現為一幅幅細膩的畫面,才在我們面前浮現出一個個清晰的人物。好的作品離不開生活,好的人物離不開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