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步曲
——讀高爾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有感
奉化市居敬小學607班王賓輝
你也許知道高爾基這個熟悉的名字,但你也許不知道這個偉大的作家生活經歷。那就請你讀一讀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吧。
這本書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三步由,作者描寫了他童年、少年和大學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自傳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裡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里,也有溫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為了生活,他與外祖母摘野果出賣糊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有機會閱讀大量書籍。生活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在小說中,描繪了俄國社會一個時代的歷史畫卷。高爾基自傳體小說部,寫少年時他正式走上社會,工作階段的生活。用細緻的語言刻畫了下層社會人們的悲慘生活,描繪了一個半孤兒(阿廖沙父母雙亡)怎樣奮鬥,在社會上艱苦生存,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經歷。
15歲以後,高爾基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願望,便獨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學,他以為“科學是無代價地教給那些願意學習的人們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學,只好在麵包店做工。起早貪黑,每個月僅有三個盧布的工錢。高爾基求學的嘗試終於失敗了。人世間的艱辛激起了高爾基奮鬥的決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書,這是他在貧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892年,他終於當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師拉寧的文書。這位律師曾給高爾基很多幫助,他的高度文化修養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高爾基曾說:“他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高爾基在他的大學里無情地吸吮着社會發展創造的各種財富。在病態社會裡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童年歲月里的思考着。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凈,一片蔚藍。
讀高爾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有感 標籤:高爾基作文 讀《童年》有感作文 讀《兒童文學》有感作文 愛在人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