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原只是人們傳遞信息與交流的一種工具,卻隨着科技的發展成為了人們消磨時間、休閑娛樂的一個設備,它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更是讓不少青少年沉迷其中。坦誠來講,我也算是這沉迷者之一。
但我一直都有注意到手機對我學習效率、精神狀態的影響,也嘗試了不少辦法。比如:我曾在手機上下載一些所謂“防沉迷”的計時軟件,也有時刻關注手機系統上自帶的對我使用手機時長的記錄。但事實證明,這些辦法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這讓我又想起了手機上一些軟件會定期提醒我不要玩太久手機——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很可笑的舉措,只是“形式主義”罷了,就像是煙盒上印的“吸煙有害健康”一樣。
早在很久之前,我就聽說過“蘋果之父”喬布斯對他的兒女在手機上的管理。是的,就連他也是嚴格禁止兒女使用手機,直到他們長大成人的。這更可見手機本身就是一個像毒品一樣的存在,它對所有人都無疑是一種有很大誘惑的物品。
近期更是有相關法案出台——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未成年人專屬網絡被提出;各個學校都相繼響應教育局規定禁止手機進校……手機沉迷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全球性問題。
那難道我們應該完全不使用手機嗎?顯然不是。手機對我們確實也有積極作用,為了培養全面發展、適應現代生活的青年人,更是不應該絕對禁止我們對手機的使用。
那到底應該如何控制未成年人對手機的使用呢?這是一個“兩難”問題,極端的做法都行不通,“一碗水端平”,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又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最終還是容易沉迷其中,如何是好?
再回到我自己吧。前段時間學習任務比較重,每天都必須很遲才能睡覺。於是為了能睡個好覺,我每天都堅決不碰手機,一回到家就往書桌那兒奔。你猜怎麼著?我還真就這樣“戒網”了一整周。要說它神奇吧,這事也沒那麼稀奇。但要說它很正常吧,那也是連我自己都不太能相信的——畢竟它可是讓一個曾經怎麼都戒不了手機,一直生活在手機的魔爪之下的學生徹底擺脫了這層束縛的。
當然,要求每所學校都通過給學生施壓的方式來避免學生使用手機是不合理,也不人性化的。我想這件事帶給我們的啟示更多的應該是要徹底擺脫手機對生活學習等方方面面上的阻礙,讓沉迷者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自覺、自律、自發地把手機收起來。
我覺得這與我父親戒煙的事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他曾經也是一個煙癮很重的人,一直都有吸煙。但那時我還很小,也不明白他為什麼對吸煙如此痴迷,只是常聽身邊人說他,告訴他不要吸煙。於是我也從中漸漸明白了,吸煙對吸煙人以及他周邊人的危害。
有一次我無意間對他說了一句,“你能不能別抽煙了?”他答應了。我還悄悄在那時很流行的許願瓶里寫了一句,“希望爸爸再也別抽煙了。”
沒想到願望成真了,父親真的再也沒有抽煙了。後來我長大些,問他是什麼讓他戒煙成功的,他告訴我,他想讓我們一家都健健康康的。
我想,雖然在陶淵明生活的晉朝是沒有手機的,卻能從他筆下的“桃花源”中讀出些當今人們的問題。現如今人們沉迷手機,也需要尋找一片與手機隔絕的“桃花源”。可見古今人們的思想是“一脈相通”的,沒想到幾百年後,我們為了不再沉迷手機,又開始嚮往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了。
放下的是手機,拾起的是希望與未來。讓我們自覺放下手機,讓自律之光照進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