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氫的同位素氘等輕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瞬時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稱聚變彈 、 熱核彈。氫彈的殺傷破壞因素與原子彈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原子彈的威力通常為幾百至幾萬噸級TNT當量,氫彈的威力則可大至幾千萬噸級TNT當量。還可通過設計增強或減弱其某些殺傷破壞因素,其戰術技術性能比原子彈更好,用途也更廣泛。 1942年,美國科學家在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中,推斷原子彈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點燃輕核,引起聚變反應,並想以此來製造一種威力比原子彈更大的超級彈 。1952 年11月1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氫彈原理試驗。從50年代初至60年代後期,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和法國都相繼研製成功氫彈,並裝備部隊。 氫彈爆炸三相彈是目前裝備得最多的一種氫彈,它的特點是威力和比威力都較大。在其三相彈的總威力中,裂變當量所佔的份額相當高。一枚威力為幾百萬噸TNT當量的三相彈,裂變份額一般在50%左右,放射性沾染較嚴重,所以有時也稱之為“臟彈”。 氫彈具有巨大殺傷破壞威力,它在戰略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對氫彈的研究與改進主要在3個方面 :① 提高比威力和使之小型化。②提高突防能力、生存能力和安全性能。③研製各種特殊性能的氫彈。 氫彈的運載工具一般是導彈或飛機。為使武器系統具有良好的作戰性能,要求氫彈自身的體積小、重量輕、威力大。因此,比威力的大小是氫彈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當基本結構相同時,氫彈的比威力隨其重量的增加而增加。20世紀60年代中期,大型氫彈的比威力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小型氫彈則經過了60年代和70年代的發展,比威力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一般認為,無論是大型氫彈還是小型氫彈,它們的比威力似乎都已接近極限。在實戰條件下,氫彈必須在核戰爭環境中具有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因此,對氫彈進行抗核加固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此外,還必須採取措施 ,確保氫彈在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 在某些戰爭場合,需要使用具有特殊性能的武器。至80年代初,已研製出一些能增強或減弱某種殺傷破壞因素的特殊氫彈,如中子彈、減少剩餘放射性武器等。中子彈是一種以中子為主要殺傷因素的 小型氫彈 。減少剩餘 放射性武器(Reduced-Residual-Radioactivity weapon)亦稱RRR彈,也屬於一種以衝擊波毀傷效應為主,放射性沉降少的氫彈 。一枚威力為萬噸級TNT當量的RRR彈 ,剩餘放射性沉降可比相同當量的純裂變彈減少一個數量級以上,因而是一種較好的戰術核武器。從總的趨勢來看,對氫彈的研究,更多的注意力可能會轉向特殊性能武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