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責任?字典上說,責任就是自己分內應做的事情。我說,責任是個抽象的概念,它就像空氣,看不到,摸不了,可是卻實實在在的存在於我們之間。
古往今來,多少人用自己的語言與行動為我們詮釋了“責任”這個字眼。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孔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他注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在他門下弟子中,大多數是平民。他把只有在貴族社會中進行的文化教育搬到了民間,使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教育,他開創了嶄新的教育理念。
戴爾·卡耐基有這樣一句話,“邁向成熟的第一步,勇於承擔責任。”意思是說,只有勇於承擔責任,才會邁向成熟,當然,這只是第一步。
飯後漫步在校園內,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諸如此類。
隨着年齡的增長,肩上的責任也就越來越大,如影隨形。
周總理從小就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作為自己的責任。雖然我們從小沒有周總理這樣高瞻遠矚的崇高理想,但是長大的心中還是為此留有一席之地。
那麼,話既已出,就應付諸於行動,而不是夸夸其談。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尚且還力不從心,唯一能做的就是搞好自己的學習。
作為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是對老師的尊重。同時也是最起碼的責任。只要真的努力了,不論結果,不僅是對老師負責,也是對父母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為一個中國人,怎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呢?
用我們的心,我們的行為,為責任的天空撐起一片蔚藍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