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外來物種引入某一地區及由其引起嚴重後果是伴隨着歐洲殖民擴張的歷史而被人們所知曉的。從公元1500年起,隨着歐洲海外擴張的進程,歐洲人把豬、牛、羊、馬等牲畜帶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當這些動物逃跑變野后,它們在各種各樣的居住地內很快地散布開來。不可否認,這樣的物種遷移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過積極的作用。但是,歷史告訴我們,非本地物種的引入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和控制,就會嚴重危害到當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危害生態環境。1859年,當澳大利亞的一個農夫為了打獵而從外國弄來幾隻兔子后,一場可怕的生態災難爆發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亞它沒有天敵,由於數量不斷翻番,它很快就開始毀壞莊稼。到1880年,它們到達新南威爾士,開始影響南澳地區的牧羊業。人們組織了大規模的滅兔行動,但收效甚微。到了19世紀90年代,當兔群抵達西澳時,人們修了一條長達1000英里的柵欄,試圖將其攔住。但是,這個柵欄很快被衝破了。1950年,澳大利亞的兔子的數量從最初的五隻增加到了五億隻,這個國家絕大部分地區的莊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極大損失,一些小島甚至發生了水土流失。絕望之中,人們從巴西引入了多發黏液瘤病,以對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針對兔子的細菌戰被證明只是使不斷惡化的狀況得到暫時緩解,一小部分兔子對這種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們在僥倖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來。整個20世紀中期,澳大利亞的滅兔行動從未停止過。
初二:菇涼天生就傲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