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是我國僅有的包括護士節、記者節在內的三個行業性節日。自1931年以來,我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共有過4種不同日期和性質的教師節。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師節是1931年。當時,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發起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擬定每年6月6日為教師節,並發表《教師節宣言》,提出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增進教師修養三項目標。雖然,這個教師節的誕生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沒有承認,但在全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1939年決定另立孔子誕辰日8月27日為教師節,並頒發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當時未能在全國推行。
那是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當天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北京晚報》。第二天,《北京晚報》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引起了讀者強烈反響。12月15日,北師大鐘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趙擎寰聯名,正式提議設立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為了發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提高教師地位,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中國教師節。在第一個教師節,當時的國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國教師發出慰問信祝賀節日,首都召開萬人慶祝大會,教師節期間20個省市共表彰11871個省級優秀教師集體和個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從1980年起,全國教育工會開展“慶教齡”、“五講四美,為人師表”等一系列尊師重教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政治、社會地位。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提案中指出的那樣,“尊師重教遠沒有形成一種社會風氣。毆打教師的事件時有所聞。廣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樹立以教書育人為終身職業的思想也還不普遍。”要真正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應該在新中國建立教師節,讓教師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受到全社會的尊敬。於是,在1981年3月全國政協會議上,方明和民進的16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這份提案。
“那麼幾家機構”、“那麼一些人”……那些在貧瘠的土地上創造豐盈的希望的“人”,我們真心關注過他們的快樂嗎?2004年我們教師節的主題是“光榮的人民教師”,2005年是“愛與責任”,今年是“為了農村的孩子”。這已經是中國的第22個教師節了,當我們在節日對他們講“光榮、責任、奉獻”的時候,他們的人本主義快樂卻成了一直被賒欠的帳單,我們應該還記得那項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的結果——80%的教師感覺壓力大,10個教師3個倦怠工作,一半以上的教師有眼病和咽喉疾病……是的,那個教我們寫名字、帶我們識數字的老師,他不是道德工具教化機器啊,首先他是一個“人”,遺憾的是:千百年來中國文化傳統一直將教師角色的社會認同“神聖化、悲情化、妖魔化”着:所謂“天地君親師”,教師在知識、智慧、人格上被抽象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接着我們用蠟燭、春蠶,眼淚、疾病給了教師群體悲情主義的文化匡定;於是老師的錯誤是動輒得咎的、是不可原諒的,一個人的過失都足以讓整個群體蒙羞……在這樣一種宏大的社會語境下,老師,你真的快樂嗎?
其實早在1932年,國民黨政府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解放后廢除了6月6日的教師節,改用“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教師沒有單獨活動,沒有特點。而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小學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而從此以年,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
初二:china叛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