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參加了市少年宮舉辦的科技活動。
活動剛過半,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每人搞一件小製作,題材自選,活動結束時完成,算是“畢業論文”。
聽老師講,看老師做,挺容易的,可是讓自己動手,就傻眼了。我做什麼好呢?
小時候,我玩“小公雞啄米”,那要用手不停的操作。能不能像老式掛鐘那樣,在下面裝個擺,搞成半自動呢?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老師,得到了老師的指點。老師說:“好聯想是創造的起點,也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靠實踐,自己動手吧!”
我再求爸爸,爸爸是個建築設計師,搞這樣的小玩意根本不在話下。
誰知爸爸的回答更乾脆:“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才能有收穫!”
一連三個“自己”!
我學着爸爸的樣子找資料、製圖、備料、動手……經過一段時間,還真的把半自動化的“小公雞啄米”造出來了。
不但造出來了,而且在製做過程中我意外的發現了一條規律:擺線的長短和啄米的速度有關。我靈機一動,又在擺線的下端串了三個小環,這樣,我的“小公雞啄米”不但實現了半自動,而且達到了多功能。
你瞧,兩隻活潑可愛的小公雞,固定在一個精緻的支架兩端,相向而視,栩栩如生。
把擺錘掛在中間環上,拿起支架,輕輕一晃,兩隻小公雞便輪番不停的啄起米來。你一下我一下,不緊不慢,十分滑稽。
擺錘上移,速度加快,啄米變成了搶米,你一下,我一下,拚命爭搶,像幾輩子沒有吃過東西似的。
把擺錘移到下面的環上,又能看到另一翻景象:兩隻小雞在慢慢騰騰的找米,你一下,我一下,悠然自得,彬彬有禮……
我的小製作博得了老師的稱讚,老師當著全體同學的面,表揚我的鑽研精神,還說:“這位同學不但出色的完成了作業,而且發現了一樣最珍貴的東西。”
說我鑽研是真的,可說我發現了“最珍貴的東西”,我卻有點不明白。
我得問一下老師。
老師說:“你會明白的,把你的作品進一步改進一下。在改進的過程中,你自己會弄明白的。”
還能怎樣改進呢?
你一下,我一下……我盯着兩隻不知疲倦的小公雞不知饑飽的小公雞,搜腸刮肚的思考着……
忽然,孫悟空的形象在我眼前一閃,能否改裝成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我找來一本連環畫,照樣子繪製了一個孫悟空,一個豬八戒和一個化做美女的白骨精……改裝工作完成後,我又在橋式支架上貼了一枚小標籤:“師兄弟怒打白骨精”。
星期天晚上,我坐在電視機前,欣賞我最喜愛的電視節目《米老鼠和唐老鴨》:
“這事沃特·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鴨……”
在播音員叔叔親切悅耳的解說聲中,米老鼠和唐老鴨的造型在屏幕上不斷的變換着……
我眼前一亮,頭腦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改裝方案。
我坐不住了,一頭扎了進我的“工房”。
爸爸和媽媽知道我的創作進入了“角色”,都沒有來打擾我。
當我把寫着“米唐二將奪冠戰”的標籤貼上橋式支架時,時針已指向了11點。
我喝了杯水,吃了點東西。
11點10分,我慎重的拿起我的“作品”,左右輕輕晃動了幾下,一場爭奪乒壇霸主的決鬥開始了,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米老鼠好像在扣,唐老鴨似乎在削,還真有點架勢呢!
成功了!我高興的真想喊起來,但馬上安靜下來了。爸爸媽媽還要早起上班呢。
該睡了,但一點睡意也沒有,我關掉燈,躺在床上,捧着我的第三件“作品”,想着,想着……
從“啄米”到“怒打”,從“怒打”到“奪冠”,經歷了一條由聯想、實踐到成功的道路。
從鳥到飛機,從魚到輪船,不也經歷了這樣的道路嗎。
還有,從中國古代的火箭,到美國的航天飛機……
在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條路,一條隱隱約約的路,一條金光燦燦的路,一條為人類造福的路。
啊,老師,我明白了,我發現了一條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