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邯鄲學步”這則歷史故事忽然覺得有時歷史和現實是那麼的相同。漢語詞典對“邯鄲學步”的解釋“戰國時一燕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去,見那裡的人走路姿勢很美,便跟着學,結果非但沒學會,連自己原來的走姿也忘記了,只好爬着回去”這則成語故事比喻:只知道盲目地模仿別人,結果連自己原來技能也丟掉了。還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長處失去了。也是,現在生活好了,學習有條件了,人們願意多學點東西,也無可厚非。但學東西要學點有用的東西,學回來的不倫不類,就讓人們覺得心裡有點彆扭了。
燕國一少年聽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決心到邯鄲去看一看學一學,一到邯鄲感覺到處新鮮,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見到老人走路覺得穩重好,學,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太美了,學,過了一段間路費用光了,結果自己學走路沒學會,到把原來的走路忘了,也只好爬着回去了。
學東西也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從風俗習慣出發;從文化傳承出發。學回來的東西不倫不類讓人感覺得象吃了一隻蒼蠅似的不舒服。在文字上我們的知識階層是不是又深入細緻的學會了“邯鄲學步”呢
大陸和台灣隔絕了六十多年,兩岸人民都希望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更希望能統一。國民黨原主席連戰,二零零六年年來大陸時掀起了一股台灣熱,連戰熱。大陸的人好一頓學連戰,連戰的說話方式、連戰走路姿勢、連戰用詞等等。連戰在清華大學演講時,用到了幾個詞“情勢”;“考量”;“願景”“福祉”。然後整個大陸就成了全國“情勢”一片大好,“考量”“願景”“福祉”篇篇文章少不了。真是全國山河一片紅。
現在政府的五年規劃,十年規劃,一些單位的五年規劃,十年規劃也普遍的用上了“願景”;“情勢”;“福祉”;“考量”我查了一下二零零二年的漢語詞典,“願景”這個詞,用“願”組詞找不到“願景”這個詞,用“景”組詞也找不到“願景”這個詞。
“福祉”這個詞,用“福”組詞沒找到“福祉”這個詞,用“祉”組詞到有“福祉”這個詞,但也沒有什麼更多的解釋,只是解釋“幸福”,福祉這個詞給人們的感覺就好像是畫餅充饑的感覺。以前文章的用詞都是“為人民福利”“福利”這個詞有明確解釋:是指生活上的福利,特指對人民的食、宿、醫療等,使人民的生活上得到利益。
“願景”二零二年的漢語詞典找不到“願景”這個詞,用“願”組詞和用景組詞都是找不到“願景”這個詞,我個人理解是:只是願意達到的但不一定能達到,也是畫餅充饑。請問我們的國家規劃用這些虛無縹緲的詞,說明個什麼問題呢,我們的國民、我們的文字工作者心情、思想是浮躁的,做事是不務實的。也不管文字是什麼意思,只要新鮮就好,只要外來就好。
“情勢”這個詞,漢語詞典上有解釋:“事情的壯況和發展的趨勢”,這和“形勢”的意思相近,但不是大陸的用詞習慣,比如:國際“形勢”讓國民好理解但國際“情勢”讓人感覺不符合大陸的習慣。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心態。文學工作者、文學愛好者、文字工作者,你們的文章,你們的組詞就代表這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心態。現在我們國民的心態處在焦慮、浮躁的狀況。這樣下去,就會造成國民思想萎靡得過且過,形式主義,面子工程盛行。這種不務實,虛無縹緲的思想,就像罌粟花一樣看似美麗,可它是實實在在的,在毒害我們的機體。
文者“昂然
寫於:2013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