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自山西平順張家凹畫家村始,后經晉豫古道穿越至河南林州之行菜鳥群已走過不下三次。據說一路上的景“風流端正外 更別有動人心處”,惹人遐思,動人心腸。但見出行帖一發,不兩日名額已滿,看來傳言非虛。於是乎,筆者軟磨硬泡,兼對群主立下軍令狀,定去(單位不放假請假也去)終獲得名額一枚。
駛離
4月29日早6時,34座大巴準點出發,駛離鄭州。
一路上在燕山老臣的主持下,各路英豪各展“神功”,繽紛上場,惹得車內眾人歡歌笑語不斷,氣氛十分融洽。
下午14:00左右,車按照原定路線,到達平順龍曲水附近,一行人將從這裡翻山去此行目的地之一——張家凹。
初跋涉
稍事整頓之後,兵分兩路,一行人棄車走向山間,司機開車前往張家凹接應。記得上次出城遊玩猶是山氣料峭,桃花含苞數枝開的初春天氣。沒誠想兩月後的今日不覺已是香殘花凋春色老的暮春景象。山林早已披上了綠衣,山花亦已過了勝齡,雖得得上風韻猶存,然紅顏已然現出憔悴的倦影。事間事果然是有得有失,沒了蜂舞蝶飛,卻換來了綠樹成蔭。葉凋枝枯零落成泥后,樹發新芽,芽張新葉,葉獲新生而至今日山林蔥蘢,怡心養眼。連風也改了性情,上次臨面時還如頓足握拳,風風火火的水滸英雄,今日相見,倒似是越劇里的白面書生,溫文爾雅,舉止風流。不知繞過幾個谷,亦不知走過幾里路,只見得一橋橫跨兩面崖,巍巍然現於人前。只見眾人顫顫焉,盈盈焉,或獨行,或結伴,或邊走邊拍,笑傲而過。橋盡而山至。但見小道倚山旖旎而上,不幾步眾人已是大汗淋漓。山逾高則景亦逾美,但見峰巒疊嶂,逾上行越顯其英挺之姿。約五時,終到得山巔,與車會合。
登車而上,閃師傅即開足馬力向宿點畫家村而去。是時天色漸晚,彩霞在遠方向我們招喚,它是在多情的迎接我們的到來,還是無情的自顧自的在送太陽西歸呢?盤山公路宛如游龍在群山間伸張,載着我們的大巴車飄然在暮色中馳騁。伴着天邊最後的那一抹紅黃藍灰的霞,一行人看到了屹立於山巔的那塊碑,碑上三字——畫家村。
夜
畫家村身處群山之中,孤峰之巔,統共只零零散散的居住着若干戶人家,一次最多亦只可接待三十餘人。得群主事先周到安排,一行人不多時便已安頓下來。
好戲上場了……
這邊廂老鄉拿出為我們和好的面,備好的肉,廚藝高超的男士女士們捲起袖管,揉麵糰、剁肉、調餡、擀麵皮、包餃子;
那邊廂,動手能力強的驢友已生起了火,煮起了水;
古屋前一群攝友對着一叢二八年華姿自華的蒲公英做起了屬於藝術家的夢,打燈的打燈,拍攝的拍攝;
綺窗上自已有人支開了音箱,打開了麥克風,歡快悠揚的歌曲即時響起;
還有一群酒友早已在石板上擺開了龍門陣,花生米、小菜、美酒一自擺開,開始了圍燈(此燈為手電筒也)夜話;
人多力量大,不多時,餃子已包好,水已燒開,一輪又一輪,一盤接一盤,一碗連一碗,廚子煮的是大汗淋漓,大家吃得亦是熱火朝天。
食畢,這邊廂葡萄美酒小酒杯(實在夜光杯),那邊廂精彩演出已開場。
點歌的,唱歌的,喝彩的,起鬨的,伴着屋檐下微弱的電燈光,我們這個小院落成了一個籠着暖黃色的小天堂。
而再在光暈外,如此純粹的夜,如此孤清的黑,在霓虹如晝的都市是再難尋得了。於是乎就有攝友坐不住了,背了相機竟至屋外一平台處。但聽晚來俱寂,但見群星璀璨,但感夜涼侵骨,但覺人間天上,此景難再得。支起三腳架,那夜便從此有了一抹如水的溫柔。
日出
五點,起身,出門。遠望,但見月影朦朧;抬頭近望,但見月上柳梢。
與攝友結伴向東峰急去。
待到東峰,夜的黑突逝,正趕上朝霞仙子睜開了惺忪的眼,邁着慵懶的步子,駕着紅黃藍灰紫的雲車去恭迎太陽之子。雲車化為身形婀娜的的仙姝,為太陽神跳起了清妙絕倫的舞蹈。伴着飄渺的舞步,曼妙的身影,太陽之子冉冉從沉睡中醒來,駕上太陽車身姿矯健的飛出天門,在世間灑下奪目的光輝。天於是亮了、人於是醉了,沉醉於那夢幻的色彩,沉醉於那攝人的美態。
再起程
用過早餐,大家整裝待發,向目的地高家台而去。
一路上梯田彎彎殷殷相伴,而松濤亦陣陣相隨直至到得峰腳才與眾人別。
峰迴路轉間,步已移,景亦換。
好個春和景明的艷陽天,空氣澄清,山氣日佳。
滿山的碧林跳躍着明亮的音符。伴着山風惹着遊人的眼,醉着遊人的心。
遇階則拾階而行;遇險道則手腳並用,輕攀慢下;遇林則漫解行囊,席地而息。景美時則迎風而立成為相機中的風景,景麗時則悄舉相機記錄感動的一刻。慢行慢止間,累中有趣,險中有樂,到得目的地——高家台。
結伴進午餐,餐食有野菜,有小酒,更有山間的橡樹米粉;
相伴而清談,談資有攝影,有觀感,更有人生的深刻感悟;
歸
車至,人還,只得托清風向晚霞告別,只得藉此文向此行致意。
可愛的,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