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遊記隨筆>煙雨蒙蒙春山行

煙雨蒙蒙春山行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煙蒙蒙,雨蒙蒙,煙雨蒙蒙春意濃。山青青,水青青,山水青青景色新!

  最美人間四月天,踏青正當時!帶上相機,帶上雨衣,帶上自己最美麗的心情 ,且許自己一段最溫柔的光陰,和群友們在煙雨蒙蒙的四月天里,興緻勃勃地驅車到新昌,從小泉溪村到外婆坑的春山中穿越!

  小泉溪是新昌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山清水秀,因其村旁有一條長几十米,寬二十來米的青石板小溪而出名,小泉溪村中住宅沿溪而建,背靠青山依山傍水,小泉溪潺潺蜿蜒村前,溪水清澈見底,卵石層層卧躺河床,時有村民的放養鴨子在溪中暢遊,在小泉溪村有三大看點:(1)有一株800年的苦櫧古樹,(2)有一座名叫“金鎖”的卵石橋(3)有一條石板澗床的小泉溪。

  細雨蒙蒙,群友們有的打傘,有的披着雨衣,信步走在走在曲折蜿蜒、泥濘濕滑的山道上。翠綠的群山環抱,綿延起伏,空氣濕潤得象從水中拎起,微風夾雜着山間野花的清香,青草的味兒迎面撲來,沁人心脾,遠處的青山雲霧繚繞,輕紗幔籠,猶如一個少女,羞澀得不肯掀開面紗,含情脈脈; 更似人間仙境,如夢如幻,若隱若現。沿途是淙淙的小溪,在這春雨綿綿的氣氛中,小溪流得更歡暢了,“嘩嘩嘩”地奔騰跳躍,一路歡唱,一路奔向前方!耳旁伴隨着悠揚的流水聲和啾啾的鳥叫聲,似乎是一首和諧的交響曲;抬頭看看煙雨蒙蒙的天空,雲霧繚繞、若隱若現的山峰,真是別樣的風情和景緻!

  春雨綿綿花帶淚,春山蒙蒙鳥空鳴。我且行且拍照,始終落在隊伍的後面。走着走着,我們見到了小泉溪村中的第一個看點:那株有800年的苦櫧古樹,這棵高大的苦櫧樹屹立村道旁邊,我們駐足觀望,老苦櫧樹上枝葉參天,下樹根入地,老苦櫧樹上面豎有保護標牌,老苦櫧樹已有八百餘年的歲月,樹底根部圓周長達到10米左右,估計樹身高度在15米左右,這樹中間已經中空,一個巨大的樹洞已可允許一人順利的爬進去,看來這苦櫧古樹已經沒有“五臟六腑”了,不過其卻依舊枝繁葉茂,老根虯結,雖主桿腹空如洞,竟然枝繁葉茂,可見這苦櫧古樹其生命力旺盛和頑強。

  我們沿溪流而上,前方一座“金鎖石橋”飛躍橫跨在小泉溪上,這是一座用卵石徹築而成的拱形古石橋,據說此古石拱橋已有上百年歷史,石橋長20米,寬6米,石橋兩側橋頭有踏步,橋面是由鵝卵石鋪成,古石橋頭四柱原應刻有兩對石獅子把守,不過現在只存在一頭模糊石獅子了,古石橋取名“金鎖橋”,據說是小溪村裡到處都是金山銀山,沒有一把“金鎖”那怎麼行呢?於是小泉溪的先輩們就建了一座卵石拱形古橋橫跨在小泉溪澗兩岸,並在古石橋的橋拱正中書刻“金鎖橋”三個大字。

  跨過“金鎖橋”,在這山谷深處就是一條二十來米寬的小泉溪緩緩流淌着,小泉溪溪水並不深,我們在岸上就可以發現,幾十米長的河床它貌似塊塊青岩石板,石板河床經長年溪水流淌沖刷,如鬼斧神匠雕刻過一樣,形成一個個波浪起伏的坑窪,水潭,溝槽,在坑窪,溝槽和水潭中有時有群群小魚自由遊動,這一條條深深的,光滑的水潭和溝槽,常因地勢的不同,使溪水流淌曲折迂迴,小泉溪水時而緩和,時而急轉,其中有一段溪澗天然形成了一條長約20米、寬約0.5米、深約2米的溝壑,清澈的溪流水隨着曲折的溝壑流動,活生生似一條昂頭擺尾的溪龍在遊動,故村民們叫此段為“游龍江”,據說,這小泉溪水雖然水量不大,不過一年四季從不斷流, 今天春雨綿綿,小泉溪流得更加歡快了!

  我們沿着小泉溪向大山的深處走去,一條山間古道,蜿蜒曲折,這是一條

  承載着多少山裡人的希望和夢想的山間古道,這條小道是連接小泉溪和建國村的山間古道。我們先是徒步攀登了一座小小的嶺墩,在小小的嶺墩裡面是一個小小盆地,山裡的村民就是勤勞,小小盆地的田地上是一片綠油油的莊稼, 油菜花已經結了籽,黃色的花瓣已在枝頭萎縮凋謝了!古道兩旁都是綠油油的茶園,勤勞的茶農們穿着雨衣,冒雨在採摘茶葉!

  我們徒步穿越在這田地間的古道上,一路前進,跨越過小泉溪上的五孔老橋,前方一座奇異的山峰呈現在我們的正前方,這就是人稱“倒掛金鐘”峰,在“倒掛金鐘”峰下有一幢孤獨的民居,經過這幢民居后,我們沿古道山路繼續往山嶴里走,前方山腳下有一座小小的水電站,在小水電站左側有一條山間古道通向前方的山上, 我們沿着這一條山間古道向上攀登,經過古道上的半路涼亭,山道旁有一株老松,這裡有一段是平行橫向的山道,可供大家緩一口氣,我們一邊沿着清晰,寬敞的山道前進,一邊欣賞着茫茫的雲海和朦朧的山景 。

  建國村在我們眼前了,她坐落在新昌西南面,是最偏遠的一個小山村,離新昌城37公里,東至安山,南至東陽,西至嵊州,北至西坑橫塢,四面環山,環境秀麗優美,建國村曾名戰鼓村,因為村邊有一塊三角形的開打岩酷似一隻只鑼鼓,只是那鑼鼓實在大得驚人,村中還有許多古樹:有幾棵古老的水口樹,有株500年的糙葉樹,有300年的烏櫧樹,另外還有一雌一雄,二棵300年的紅豆杉,聽說那雌的紅豆杉還能長出一些紅果子。因為一直春雨綿綿,我們不再前行,就在人家的屋檐下避雨,攤開塑料油紙,津津有味地吃起午餐來了!

  午飯後,我們繼續前行,一直下插到下面的溪澗底,然後穿越溪澗,冒着蒙蒙的細雨,接着向上攀登山雪崗,崗上的雲海霧山,山道兩旁的杜鵑花鮮艷似火,滿地的落英繽紛,好似到了人間仙境,朦朦朧朧,真是美不勝收啊!沿着山農們開闢的竹道山路,一路上溪水奔騰歡躍,溪水裡娃娃魚在歡快地游來游去,我們用網兜捕獲了不少“小傢伙”呢!繼續前行,外婆坑終於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了。

  外婆坑,位於新昌縣鏡嶺鎮,地處嵊州,東陽,磐安三地交界處,在海拔600多米的山峰中,距新昌城45公里,外婆坑全村戶籍158戶,520人,有來自苗族,傣族,白族等10個少數民族,是新昌鏡嶺境內的一個小山村,外婆坑具有良好的原生態自然環境,保存有完好的古樸建築,還有其獨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風情,走進古樸整潔的外婆坑村落,沿着曲折彎延的小道,沿着潺潺流過溪流,青山翠峰聳立在外婆坑的兩旁,一幅寧靜悠遠的山水畫。

  遊覽外婆坑有三大看點:其一是吃農家菜,其二是欣賞舊村古貌,其三是領略民族風情。外婆坑的村貌具有別樣風情:別具一格的木結構,石結構的房子,當年村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起的房屋,與今天鋼筋水泥叢林相比,這類古宅更有古樸美感,它與樸素的山村水乳交融,互為一體,外婆村中家家戶戶的屋檐下,都懸挂着整齊劃一的大紅燈籠,這又與村中木房石屋的古樸風格十分的吻合,樸素的古老民居與喜慶的古老大紅燈籠交相輝映,這一鄉村風情的韻味,成了外婆坑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紅紅火火,吉祥喜的大紅燈籠現在成為富裕起來的外婆坑人門前的統一裝飾,也寄託了外婆坑人太多的希望和期盼。

  山裡山,灣里灣,因為地處偏僻山區,外婆坑一度相當貧窮落後,是遠近聞名的光棍村,“新昌有個外婆坑,有囡不嫁這條坑,三餐吃的六穀羹,幹活行路是牛跟耕,缺錢缺糧缺姑娘”,村裡流傳的民謠,形象印證了外婆坑苦難的歷史。窮則思變,就是這個只有150多戶500多人的窮山村,近2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自力更生修路架橋開始,村民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當時的沈祖倫省長,於是有了“省長六上外婆坑”的佳話,後來外婆坑人又因地制宜發展名茶生產,發展絲織產業,村民們過上了富裕的好日子!

  帶着滿滿的感慨,帶着濃濃的詩意,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個古樸的小山村。

  ……

  賦詩一首,不足表達此行的千萬情思。

  煙雨蒙蒙春山行,青山綠水皆含情。

  山花帶淚鳥空鳴,如夢如幻賽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