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三氣周瑜是《三國演義》非常精彩的一段,周瑜跟諸葛亮從赤壁鏖戰前夕開始鬥智,一直斗到被氣的吐血死去,周瑜真箇把諸葛亮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臨終還不忘說出了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恨世之語。
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被襯托的淋漓盡致,幾乎是鬼神莫所能及。小說中的諸葛亮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幾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上能呼風喚雨,下能安撫百姓,中能承帝王之業,一副大賢大儒、濟世救民的高傲形象。至於歷史真相是否這樣?當然真偽自有定論。
魯迅評《三國》曾說過:“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可見魯迅對小說中諸葛亮的多智是持懷疑態度的,同時也道出了羅氏褒劉貶曹抑孫的著書思想。
我們談到周瑜,就必須得提到東吳的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和周瑜有過“升堂拜母”(孫權的母親也就成了周瑜的母親)的頂頭上司孫權,孫權在領導群臣治理江東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有過人之處,曹操都曾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間接肯定了孫權在用人方面的管理才能,孫權是識人才的,也是重人才的,當然對周瑜也不會看走眼。
在赤壁之戰前夕,促成孫劉聯盟的關鍵人物是孫權和劉備,具體操辦則是諸葛亮和周瑜,魯肅在其中斡旋調停,我們回到主題,從這裡入手,具體分析諸葛亮和周瑜在每次交鋒鬥智、論心用計中究竟誰佔了優勢,誰處於劣勢。周瑜精通軍事,又善音律,素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當時三十四歲,是東吳的三軍都督,軍事最高統帥,為將為帥已經六年,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而諸葛亮則是初出茅廬,雖然跟隨劉表久居荊州,卻無官職,從未帶過兵,直至遇見劉備躬身三顧茅廬,才出山輔佐皇叔,后被曹操追趕至此,狼狽自不必說,諸葛亮開始是在劉備手下任幕僚,沒有具體官職,也被諸將所排擠甚至看不起,直至確定了出使東吳,才被劉備勉強封了個軍師中郎將,從權力對比上,諸葛亮是遠遠落後於周瑜的,就算是在自身所處集團的威望上也是不能和周瑜相比擬的,兩人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諸葛亮是在劉備死後才走上了權利的頂峰,在劉備活着的時候甚至還不如關羽、張飛,法正、黃忠什麼的。
在主導孫劉聯盟上,諸葛亮和周瑜、魯肅都是功不可沒的,甚至魯肅的功勞還超過了諸葛亮和周瑜,如果沒有魯肅在孫權面前的一再堅持,孫劉聯盟的最終形成也許不會一帆風順,或許會遷延時日,貽誤戰機,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誰可以妒忌誰的,我們就不用多說了。
眾所周知,周瑜的老婆是當時東吳兩大美女之一的小喬,曹操“銅雀台賦”有“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以此表達對小喬美色的垂涎,周瑜本人也是相貌英俊,人稱周郎,且文武全才,屬人中極品,而諸葛亮呢?雖然人長得也是不錯,身長八尺,貌甚偉岸,但老婆就不行了,別說比小喬,就是和一般的村婦相比,也是遜色多了,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諸葛亮娶了黃月英后,鄉里甚至以此取樂,作了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可見在老婆丑俊和自身相貌問題上周瑜確實沒有可以嫉妒諸葛亮的地方。
赤壁之戰第一個提出火攻的是黃蓋,最後採納的是周瑜,與諸葛亮根本不搭邊,詐降行反間計更是周瑜一手策劃,借東風一說,相信更是無稽之談,常在江邊的東吳將士,應該更比常年隱居於隆中的諸葛亮清楚什麼時間會刮什麼風,至於最後沒能截擊住退敗的曹操,與其說是周瑜的失誤,還不如說是周瑜的一種全局戰略,圍三缺一放走曹操,正是周瑜的高明之處,目的是假借劉備之手除掉曹操,以免遭到北方曹操余部的報復性打擊,為的是轉移矛盾,避免戰事擴大,能有效的保存自己的實力。在赤壁之戰中,周瑜安如泰山,從容不迫,指揮若定,終能克敵制勝,以少勝多。這需要何等的氣魄!
曹操在逃回北方后,曾多次派人許以重利,誘惑周瑜為己所用,周瑜不為所動,由此也證明在曹操的心目中,周瑜是智勇雙全的帥才,絕不亞於諸葛亮。另據《三國志》人物傳記中的一些記載,也能說明問題,蔣干評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三國志》評周瑜:“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開朗,氣度寬宏。劉備說周瑜:“器量頗大”。說到這也不必再說了,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在歷史上三氣周瑜是不存在的,周瑜是死於疾病,終年三十六歲。周瑜臨死前,推薦與自己政見不和的魯肅替代自己的位置,足以說明周瑜的氣度與氣量,能全國事而不重私事。
最後用宋代詞人蘇軾讚美周瑜的名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來結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