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歲月隨筆>我走進了青島港

我走進了青島港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去年十月,金鳳送爽。應會議之邀,我懷着無比喜悅的心情來到了期盼已久的青島港參觀學習,剛進港務局大門,就被港區的宏大規模所震撼;進入港區深處又被處處散發的現代企業文化氣息所感染;被員工的愛崗敬業精神所折服;被這裡的企業精神所吸引。啊!這就是青島港,這就是擁有116年歷史、24000多名員工的國有特大型港口,吸引着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各行各業人員前來參觀學習,青島港已名揚四海!

  談起青島港來,大家並不陌生,因為這裡曾經出了個新時期產業工人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許振超,提出了“干就干一流,爭就爭第一”的口號,創造了“振超效率”,把青島港推進了“秒”時代,許振超的事迹轟動全國,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記,還有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及各大報紙播報的原國家領導人曾來到青島港視察,並和許多農民工一起共進午餐,親身體察農民工生活的新聞,在大家心中都留下了美好回憶。來到青島港后,又使我眼前一亮,這裡又出了一個名人,他是一個農民工代表,在《中央電視台》播放過他和原國家領導人共進午餐,並互相拉着手啦家常的徐萬年,他被譽為“副縣級”農民工、“正縣級”勞動模範,創造了“萬年速裝”品牌、啤酒裝船“億瓶精裝”品牌的奇迹,創造了“5+2”、“黑+白”工作法,就是這位現在已“大名鼎鼎”的農民工兄弟給我們作報告,介紹他的成長經歷,和我們面對面交流,使我們在親切的交談中了解到:這位從臨沂沂南農村革命老區走出來的莊稼漢子,16歲就開始了四處漂泊的打工生活,從開始5元錢都拿不出來的初中畢業生跌跌撞撞一路走來,1990年,他把最後的一線希望留在了青島港,產生了再不行就“打道回府”、回家種地的念頭,來到青島港后,他發現這裡才是自己成就事業的“新天地”,感到這裡就是日夜尋找的歸宿,就成了一名普通的碼頭裝卸工。於是,鋪下身子一干就是20年,從一名農民工、裝卸工、班長、隊長、副經理等一路幹上來,成長為青島港西港公司的黨委書記,成了裝卸公司的“一把手”,在西港,他是唯一的一名農民工,卻成了這裡最大的“官”,聽了介紹,我感受到了青島港培養人才的獨特魅力。在這裡,還湧現出了全國十大進城務工青年皮進軍、全國優秀農民工朱廣田、王召利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典型。從報告會的介紹到觀看電視專題片《中國.青島港》,我如同來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內心深處豁然開朗,感到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群體,這是一個學習的“港灣”,這是一個培養人才的“搖籃”。根據會議的安排,我參觀了青島港職工之家,觀看了琳琅滿目的書籍、讀書筆記,看到牆上張貼的一篇篇心得體會,我這個被譽為“喜好讀書的人”到了這裡才感到讀書甚少,知識匱乏,在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中心的時代,這裡卻有着如此濃厚的文化、學習氛圍,是大多數人所意想不到的,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海港文化”,來這裡參觀,就是享受“文化盛宴”和一道道“精神大餐”。一旁的司機師傅對我說:“在青島港,就是已退休了的老同志也每月不少於3天時間回港學習,利用學習時機融入這個大家庭,都不願忘了這個‘家’”。我還參觀了這裡的奮進樓,感到了奮進的力量,觀看了在港區懸挂的“工人偉大、勞動光榮”、“精忠報國、服務社會、造福職工”、“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的貢獻、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犧牲”等一幅幅標語,我當時就感到了一種振奮、一種震撼!它彷彿不是一句句口號,而是融入心的一種巨大動力,滲透着人本觀念,凝結着感情的“結”。“職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難也要辦好。”就概括出的這一句話就把職工就醫、乘車、就餐、群暖、防暑、職工生日、子女入托等安排的井然有序;“快乾、實幹、苦幹、大幹、拚命干”的作風,凝練成了青島港的實幹精神,這裡真像一個大家庭,處處涌動着“家”的溫情、“親和力”,員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整體彰顯着一股“源動力”。

  我還在原國家領導人視察的地方走過,觀看了視察青島港的一幅幅照片,在原國家領導人與農民工共進午餐的職工食堂就餐,細細品味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大港的關注,對農民工的關愛,體驗青島港的生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從青島港歸來,我思緒起伏,感慨萬千,青島港精神、青島港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就是青島港文化,它折射出了青島港璀璨的光華!

  喬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