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云:“女子無才便是德”,若只言此句,無疑是對女性的一種污衊,是舊時社會男權制度對女人的壓迫、歧視,我們都應該加以鞭撻,不過我們在舉鞭之時,不要忽略了另一句話:“男子有德便是才”。其實,這兩句話本是在一起的,其本意是想說明人在世上,不論男女,不管有無才華,最緊要的是要有好的道德。人類進化到今天,對於“才”之標準,已然多元。而物質社會中,創造財富之多寡,已成一重要標準。
有這樣一位打工仔,他來東莞打工時一無所有,可是他絕不認命,他在東莞沒有社會資源,也沒有好的背景,可他有着一種好的品德,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心,他憑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然一波三折,但最終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現在這個社會裡,只要你有德,便是有才,只要有才,便可轉化為財。不信?那請你看看本文主人公趙文通的故事。
初闖東莞,勤勞是他唯一的資本
1973年,趙文通出生在汕頭的一個農民家庭里,家中兄弟姐妹五個,他排行老大。趙文通家在農村,家裡孩子多,勞動力少,一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農村生活的艱辛,養成了他吃苦耐勞的品性,改革開放后,父親在農閑時做些藥材生意,家境才漸漸好轉。
趙文通高中畢業后,因各種原因沒有讀大學。父親一心想着讓他子承父業經營藥材生意,然而,趙文通對這一行和興趣不大。可一方面,他不好拂父親的好意,另一方面,也確實沒有好的事情可做,於是便勉強隨父親經營起藥材來。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卻摧毀了他人生第一個夢想。那次因為父親太忙,正巧有個病人來抓藥,所以趙文通就試着給病人抓了一副。可就這一次,卻差點鬧出人命來。原來國醫博大精深,許多葯都相生相剋,他抓錯了一味葯,卻給病人帶來了傷害。雖然沒有造成大的醫療事故,但對於初涉此行的趙文通來說,卻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他沒有信心再隨父親經營藥材生意,而是決定去珠三角打工。
1994年國慶后第三天,趙文通一個人來到東莞的黃江鎮,正式加入到打工的大潮中。臨行前一段時間,父親曾極力勸阻,但趙文通執意要一人出來闖闖。趙文通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他不願意走父輩為他安排好的路。他覺得父母雖然社會經驗豐富,但思想過於陳舊,如果按着他們的意願生活,自己的夢想就難以實現。於是只要是他自己想好了的事情,就絕不同父母商量,以免遇到阻力,
趙文通在黃江轉了幾天,很幸運地進了一家塑膠電鍍廠,做一些配件電鍍,既臟又累。他是跑後勤的,表面上是輕鬆自由的職位,實質上是份打雜的苦差,他每天上上下下忙些煩瑣的零碎事。工作雖累,但趙文通卻不抱怨,工作一直兢兢業業,從不懈怠,趙文通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當握着第一個月300元的薪水時,他偷偷地躲在宿舍里激動地流下了辛酸的淚水,感慨“自己是一個有用之才!”。
在電鍍廠做了一年零1個月,這時他的工作已是輕車熟路了,操作起來也輕鬆了許多。由於工作出色,得到領導的認可,然而就在領導將要委以重任的時候,他卻有了創業的念頭。在領導的和同事們的惋惜聲中,趙文通如第一次離家時一樣,果斷地離開了那家辛苦了一年的電鍍廠。
說干就干,出廠后立馬與同學聯繫,幫忙尋找出路。經過多方打聽,積極地尋找,最終定在加工半成品。有了門路卻沒有資金,雖說已打了一年的工,可除平時開銷,餘下的錢卻極其有限。於是在同學們那裡借了近十萬。先買了兩台機器,租兩層的民房,一層做宿舍,一層做廠房,干起了加工半成品的小廠。主要是加工塑料珠子,用線將珠子串起來,純手工的,沒有多大的技術含量。可這時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由於自己才進入這個行業,廠房規模也小,所以招工成了難題。別人不太信任他,最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湊齊人數,他的微型加工廠就這樣開業了。
大起大落讓他更懂得珍惜
1995年,那時工廠雖小,營利也並不豐厚,但總比打工好,現在是他當家做主,日子混得也算小康。在這期間無意中從朋友那裡得知做出口代理,市場還不錯,在朋友們的誘導下,趙文通決定同朋友合夥搞出口代理。1995年底至1996年初,趙文通很輕鬆地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據回憶大概賺了二十萬吧。
由於生意順利,年少輕狂的他面對暴富起來的生活,就有些漂浮了。出手也闊綽起來,經常邀三五朋友唱K,出入各種高檔場合消費。追時尚,趕潮流。在他的同學當中,他買手機應該算是最早的一個了,東莞第一代GSM手機出來時,趙文通就甩出一萬零八塊人民幣買了139的,那時手機還是帶天線的。當時手頭比較寬裕,而且也為了工作方便。趙文通回憶當時買手機的經歷,現在還記憶猶新。那天一大早他又拽着那個同學去了手機店。他懂得買東西就要貨比三家,買手機也不例外的。可東莞的手機市場還很緊俏,手機店就那麼幾家。每次在手機店裡看到的都是買手機的人並不多,大多是看的多,買的少,看來大家都不捨得下此重金。手機也是那幾款,但他卻對此感覺都還滿意,那時手機的功能就是能接打電話和發信息,但人們就覺得比座機時尚洋氣多了,並沒想象到要錄像,放MP3等等,唯一能體會到的不足就是價格太昂貴。之前也去了幾次,每次拿到手機都愛不釋手,看到他這種情況,他的同學有點不耐煩了,瞪大眼睛催他:“你還是狠一下心買一個算了,反正你也不會死心不買,再看這店裡的地板就被你踏碎了。”趙文通實在也覺得如此下去,實在掛不住面子。一衝動甩出厚厚幾疊鈔票,手機就這樣到他手裡了,可包卻空了。有了手機,讓他興奮了幾個月,從未離身,每天睡覺都握着手機入眠。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經營不善等方面原因,生意說跨就跨了,賺錢的途徑是沒了,可養成的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一時無法節制。他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轉眼就進入了別人的口袋,又回到一無所有的打工者。趙文通並沒有長期沉淪下去,很快他就醒悟了,他覺得照此下去,在黃江的生存成了問題,又談何發展。面臨今後的生存,趙文通就開始尋找新的希望。他又一次堅強地廢墟中站起來。
1997年,失業的趙文通突然想起深圳正流行潮州牛肉店,而且生意不錯,很有發展遠景。生意挺不錯的,於是也想向這個方向發展,於是他和朋友合夥在黃江也開了一家大排檔。他做管理,朋友做一線服務。
所謂萬事開頭難,在黃江想做這樣的生意更難。由於黃江的天時,地利,人和都還不完全具備。這種文化氛圍形成需要時間。當時黃江也沒人從事這個生意,所謂沒有競爭就沒有市場。顧客無法容入這個圈子,帶動不了周圍的人群,於是大排檔的倒閉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這一次生意失敗后,趙文通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市場決定了競爭走向,有競爭才會有市場,也決定了商家的命運歸宿。趙文通斟酌重新選址,尋找合適的行業。這一次和妻子商定籌備雜貨店,本想這次會萬無一失的,可經營了沒多久,生意卻不見起色。為了補貼生活,趙文通又幫煤氣站扛煤氣送到住戶家中,有時要扛着煤汽爬好幾層樓梯,開始的幾天身體還有些吃不消,接連幾天都腰酸背痛的,僅為的是能多賺5塊錢的辛苦費。
在雜貨店面臨倒閉的邊緣時,一次去廣州辦事在一條街上無意識地看到了許多畢業生的油畫。趙文通很感興趣,他一直熱愛書畫,懷着一腔熱情的他一次性買了一萬三千塊的學生作品。回到黃江的途中還擔心,是不是太魯莽了,這可是一萬多塊呀?全部家當就押在上面了啊!
一到店裡,馬上將雜貨清出一片空間把油畫擺上去。懷着一顆忐忑不安的心,盼望着客戶的關照,直到天黑也沒有一人看一眼。晚上大概9點鐘,有一對夫婦在路過他的店時,無意中發現了店裡的那些油畫,顯得很興奮。接着就進來詢問,趙文通來了勁,一次性賣了3幅。這一筆生意除了150元的成本,他竟一轉手就賺了500元。這一契機,讓趙文通找出了靈感,也看到了這個店死而復生的曙光。於是第二天一早他就以特價將店裡的雜貨全部處理掉,從此徹底轉入賣畫這一行。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