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國強:政協深圳市龍崗區委員會常委、深圳市龍崗區總商會會長、深圳市萬事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李朗業興公司董事長。他為人低調、平實,而解讀他的財富心路,那種緣於陽光的溫暖讓我們擁有了一份彌足珍貴的感動。
崛起緣於做人的責任感
凌國強1965年9月出生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李朗村。凌家在全村算得上是最窮的,幾百戶人家一個個相繼由茅草屋改瓦房、“洋樓”,最後輪到凌家住上了瓦房。雖說家貧如此,但在年少的凌國強心中,理想不是發家致富,而是成為一名園丁,對為人師表的人生境界他十分嚮往。為此,家境貧寒的他既不與人攀比勢與利,也不因為人窮而志短,而是以自己的品學兼優贏得老師和同學的尊重。
1983年5月參加中考,他理所當然地報了師範。考試成績優秀,誰知體檢查出他視力差、肝大,他還是被擋在中師門外。這份挫折雖然沒有將年少的他擊倒,但它足以令凌國強銘心刻骨。
隨着年齡的增長,凌國強作為長子的家庭責任感愈來愈強,初中一畢業,他準備輟學打工來改善家境,以讓弟妹較好地完成學業。但凌父堅決不允,他只好去布吉中學繼續就讀。高中畢業,有機會到深圳市公安局寶安公安分局當警察,由於學校舉薦,他如願以償,終於可以為家庭作點貢獻了。凌國強感慨:“當警察那段時間,我每天接觸到社會不同層面的人,了解和熟悉他們各自的生存狀態,尤其關注吸毒者的生活狀態,靜心研究城鄉複雜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從而學到了書本上未曾學到的東西——膽略,同時鍛煉了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
1988年初,李朗村支書競選,當了兩年民警的凌國強被大伙兒看好,他決定大膽比試,果然首選。支書的崗位讓凌國強有了建設家鄉,服務鄉親的平台,他做人固有的責任感驅動着他盡心儘力盡職盡責去當個“好支書”。
李朗村位於關外,當時是又亂又落後。凌國強明白,要有作為就不能當和事佬,在計劃工作、居民住地規範等方面他既注重從長計議、整體規劃,又堅持原則,狠抓落實,被誤解、得罪人是免不了的,甚至當時不理解他的村民認為他強勢作為“太絕情”。但凌國強堅信“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個理。他在村支書位上9年,村裡的工作在廣東省、深圳市評為先進,他個人還被評為深圳市第五屆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村支書的經歷無意間成了凌國強寶貴的“財富”——村區的治理類似企業治理,其中積累的經驗在他後來公司治理中得到了巧妙的“嫁接”。為此,對生他養他的李朗村,凌國強總是有着深深的感恩情結。
1996年陽春三月,凌國強辭去村支書職位,理由很樸實:他只是高中畢業,他的手下沒有一個大專以下的學歷……這只是一種因素,更多的考慮是,他認準了民富方能國強這個理,李朗村要隨深圳的發展變化適時轉型,他,凌國強要做致富的帶頭人。9年的支書當下來,一身清白的他讓村民們見證了一位“好支書”;正當而立之年,離職下海的他也要讓村民有機會見證他凌國強還可以是一位“好富商”。
在“捨得”中“賺”
離職后,凌國強向朋友藉資,收購了布吉股份有限公司。當時公司職員80多人,爛攤子一個,朋友勸阻他:“你來接,好比一頭狼領着一群獅子,多可怕啊!”凌國強有李朗治亂的底,自然義無反顧。他大膽改革,建章建制,在同等條件下,他不到兩個月就把公司懸而未決的遺留問題一一理清了,半年後公司盈利2000多萬。而這,便是他下海掘取的第一桶金。
1996年下半年趕上政府放開學前教育,有“師範”情結的凌國強在得知村裡不願投資辦幼教的前提下,徵得當地村委會的書面批准,着手投資。可正要上馬,情形逆轉,村裡負責人說村裡自己辦。凌國強沒有據理力爭,而是平靜地選擇了放棄,對方有愧,也主動補足了他前期所有投入。而反讓凌國強唏噓不已的是,從別人接手村辦幼教迄今的虧損中他具體深切感到盲目投資的風險,貌似賺錢的機會有時恰恰是賠本的陷阱——他的放棄也算是有舍有得。
1997年初春,凌國強計劃涉足房地產,做百合山莊這個項目,可公司上下都沒這方面經驗,他的法寶還是“捨得”——放水養魚,讓利與深業集團合作開發,指導思想非常明確:不怕吃虧!凌國強把自己不成熟的建築隊員派到深業的隊伍中去全程實地學習提升,拿錢交學費以求未來能獨當一面,現場培養屬於自己建築隊伍中的技術骨幹和精英。不少人當時質疑公司無利可圖,取信於深業的凌國強對手下人說:“我相信,讓別人賺錢,我的合法權利別人會給我的,就如美好的婚姻是多年修鍊出來的一樣!”愉快而滿意的合作后,深業集團的負責人坦言:“我們與眾多其它公司的合作,多多少少有矛盾,可與凌國強合作,實在是無矛盾可言,就是雞蛋里也挑不出骨頭!”
凌國強在房地產業一天天做大,天天堅守他的“有舍有得”的理念。他對《商界名家》記者說:在求取利益的時候,每個人都渴望能夠獲得更多,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因為並非誰都能真正看清得失的實際格局,看似“得”的很多事情實際上結的是“失”的苦果,而所有的探求都不要過於貪婪,應權衡利弊以決策,捨得,捨得,不舍又怎麼能夠得呢?
深圳車多,而擁有自己車位的車主並不多。為什麼?房產商多年來享有房產車位的所有權,出賣的只是房子車位的使用權。作為房產商的凌國強慧眼獨具,不以一己之利為利,力排眾議,認為房產商永久擁有車位的所有權對業主而言是不合理的。凌國強向政協提交的關於停車位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業主的議案,受到了深圳市人大政協的高度關注,2005年上半年該議案獲得深圳市人大的順利通過,並付諸實施,切實保障了廣大業主多年來失而復得的正當權益。
品牌在“增值服務”中成長
百合山莊成功打造后,凌國強在他的弟弟李朗業興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凌國慶的協助下,開始了收購布吉爛尾樓的大手筆,開出自己的施工隊伍獨立作戰,先後建成百合星城、百合·銀都國際、天虹商場和購物中心。尤其是百合·銀都這一經典傑作的崛起,打造了布吉新地標。多次國外考察過國際化大都市規劃和建築形態的凌國慶順理成章地解釋了百合·銀都出現的必然性,他說:“城市運營的主導者,只能是政府。房地產企業只能是在政府城市規劃的藍圖下順勢而為,這也是李朗業興參與城市營銷的定位。”面對年輕的鵬城尚無自己建築文化的缺失,凌國強對能賦予建築文化的城市增值另有一番高見:“布吉有限的土地對於深圳而言,責任重大,能否參與城市經營、實現土地資源價值最大化,將有限資源發揮到極致,達到城市增值的目的,不僅關係到項目和企業的成敗,更會影響到城市發展的走勢和未來。”
事實勝於雄辯。2004年俏銷的百合·銀都國際,首創布吉乃至深圳唯一的五星級酒店聯體商務公寓,填補了布吉高檔商務平台和五星酒店市場空白,以百米高度成為布吉新地標,而且使城市規劃完整性、合理性更臻完善。凌國強對目前有的房產公司不參與好地段競標,不發展新樓盤靠收租金度日,採用買光賣光的策略經營偏僻地段的經營策略並不看好。他說:“在好地段上一年投入2-3個億,市場10%的回報率,當年就有3-4個億的回報,何樂而不為?”今年,與國際接軌的百合系列新項目在深圳好地段上相繼中標,相繼啟動開發,李朗業興城市增值的空間會拓得更大。
1996年下半年,投資幼教雖中途夭折並沒有淡化凌國強的教育情結。談及興辦教育的話題,凌國強興緻勃勃地對記者說:“公司辦學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辦教育投入是關鍵。”他先後投資1.3億元開辦了春蕾第一幼兒園、春蕾第二幼兒園、春蕾小學、深圳外國語學校龍崗學校,共83個班,校園佔地面積達7萬平方米,累計創設學位4000多個,構建了布吉著名的國際化教育基地。時至今日,凌國強並沒有收到一分錢的教育投資回報。而學校老師享受的高待遇,在布吉知情的被採訪者中可謂不脛而走,人均月工資4000多元,最高比龍崗區非寄宿學校工資高出一倍,有口皆碑。想起當初投資辦幼教,同村不少人還對其議論紛紛,譏之為“農民辦學校”。割捨不下的教育情結形成了凌國強獨特的辦學理念:寧可丟錢,不可丟臉!在他看來,老闆投資民辦教育理念的着眼點,可以概括為化解一對矛盾和提高師生心理素質的三點要求。
所謂一對矛盾,是指董事長與校長之間各自工作出發點的矛盾對立。董事長和校長不可否認,屬相對立的兩面,前者側重利益的回報,後者側重育人質量和學校管理的到位。凌國強前期採用“放水養魚”的辦法,大膽足額把錢投放給各學校。從2001年9月開始創設“國強獎學獎教金”迄今,每年投入50萬元。今年又出新招,擬投400萬元,建立“國強獎學基金”。凌國強對教育的全力支持從採訪春蕾小學校長、北師大研究生張申華的口中得到了證實。他說自己是為校長、學生、老師打工的打工者。感受到凌國強關懷的校長、老師打心裡覺得抓不好教育、教不好學生,對不起他,因而校長、老師感到壓力很大。當學校要求提供支持時,凌國強總是全力以赴,從未拒絕過。不少人把‘服務家鄉,造福桑梓,回報社會’僅僅掛在口頭上,他是真正落實在行動上了!”貫徹正確的教育理念,學校教育成果斐然。春蕾小學辦成了龍崗區民辦教育的一面旗幟,獲各種獎勵2000多項,學生生源質量在全區歷屆抽考中名列前茅。今年中考,在公立學校佔主導、深圳外國語學校龍崗分校第一屆生源不足的背景下,全市初中學生用Ⅱ類試卷測試,平均分只430分,而該校平均分達500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