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為有清第一大貪官。清嘉慶四年(1799年,己未)正月初三日太上皇弘曆病死;給事中王念孫首劾和珅,初八日便革和珅職,下獄治罪;十五日詔宣和珅罪狀;十八日令和珅於獄中自盡。真可謂是從快、從嚴懲治。
據史料,嘉慶詔宣和珅罪狀,共有二十大罪,曰:“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諭旨,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遞如意,以擁戴自居,大罪一。騎馬直進圓明園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大罪二。乘椅轎入大內,肩輿直入神武門,大罪三。妄將出宮女子娶為次妻,大罪四。於各路軍板任意延擱,有心欺蔽,大罪五。皇考聖躬不豫,和珅毫無憂戚,談笑如常,大罪六。皇考力疾批答奏章,字跡間有未真,和珅膽敢口稱不如撕去另擬,大罪七。兼管戶部報銷,竟一人把持,變更成例,大罪八。上年奎舒奏循化、貴德二廳番眾二千餘,搶劫達賴喇嘛商人牛隻、肆劫青海,和珅駁回原折,隱匿不辦,大罪九。皇考升遐后,朕諭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來京,大罪十。大學士蘇凌阿重聽衰邁,因與其弟和琳緣親,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僕寺卿李光雲在家教讀,保列卿階,兼任學政,大罪十一。軍機處記名人員任意撤去,種種專擅,不可杖舉,大罪十二。所抄家產,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多寶閣等仿照寧壽宮制度,園窩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嶼無異,大罪十三。薊州墳塋設享殿,置隧道,居民稱為‘和陵’,大罪十四。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多於大內數倍,大珠較御用冠頂尤大,大罪十五。寶石頂非所應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勝於大內,大罪十六。家內銀兩及衣服等件,數逾千萬,大罪十七。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內埋銀三百餘萬兩,大罪十八。通州、薊州當鋪、錢店資本十餘萬,以首輔大臣,與小民爭利,大罪十九。家奴劉全家產至二十餘萬,並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此外查出,和珅取租房一千零一間半,取租地一千二百六十六頃。
通讀此諭,和珅大罪可概為三:專權、逾制、貪墨。但他的致命之罪應是專權,“和珅柄權久,弄權作威福,善伺乾隆意,積怨滿朝野”。弄權有如喝鹽水,越渴越喝,越喝越渴,以致深陷其中,無力自拔。弄權必然積怨,積怨太深,一旦保護傘倒了,死期也就到了。所以和珅之案,政治鬥爭的因素大於經濟問題。
另外,民間傳言“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據說從和珅家中所抄家產,相當於清廷20年的財政收入。嘉慶在位25年,他在得了這筆橫財后,照算應比乾隆盛世富一倍,真該流油了,也可以辦成很多很多大事。但是整個嘉慶年間,並沒見到其財政狀況好在哪裡,也沒見到嘉慶皇帝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倒是在嘉慶十九年正月有“時軍事、河工等項費用,均出常年經費之外,支出浩繁,財政竭絀。初七日,從侍郎吳璥奏,命暫復開捐納例,謂之豫東事例”之舉。錢哪去了?真是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