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時事評論>國人的扼殺

國人的扼殺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國人的扼殺

  蕭龑

  “中國人就是缺乏想象力”我曾經斬釘截鐵地如是說。

  可如今我不敢這麼說了,因為這麼說實在對不起那些有足夠想象力的國人——那些被輿論攻擊得狼狽不堪的大膽創新者。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並不是中國人沒有想象力,而是絕大部分國人在扼殺想象力。

  每讀一部偉人傳記,都會發現:他們在成功之前都會或多或少地遭到俗人們的白眼,嘲諷和打擊。誠然,人類對於陌生事物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抵觸情緒,但我想說的是:大部分國人對陌生事物的抵觸尤為突出,以至於到扼殺的地步。

  或許是傳承千古的“天地方圓”思想,使國人長久地將自己束縛在“方”與“圓”之中。由此也就導致了以崇尚“平淡安寧”為核心的小農經濟在華夏大地上連亘千年。於是,一旦這“平淡”中糅合進了一些新元素,國人便會慌亂不安,進而用力排擠,最後想盡一切手段將其扼殺於萌芽之中,以恢復生活的正常與單調,由於這種扼殺行為波及很廣,所以我只選取影視這一感觸頗深的方面談談看法。

  現如今,抗日題材影視作品泛濫成災,而觀眾們心中對祖國奮起的驕傲與自豪也在影視中刻意杜撰出來的魯莽粗鄙的八路軍形象中消失殆盡,因他們那一聲聲沒有修養,素質低下的“狗日的”“他娘的”等一系列髒話轉而衍生出一種厭惡。我曾經將責任一股腦地全都推到那些編劇身上,譴責他們沒有想象力,庸俗不堪,枉為藝人。可是,從08年的《魔幻手機》到10年的浙版《西遊記》,觀眾們那挑剔的謾罵與指責使我明白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說實話,在欣賞作品這方面,我個人極其反感類似於“瞎編”“胡扯”等評語,因為藝術不是歷史,它是自由不羈,靈活多變的。因此在對藝術作品的評定中不存在“瞎編”這一概念,若強行以其評之,只能說明此人藝術造詣極淺,那麼對於藝術作品請能欣賞就欣賞,不能欣賞的不要妄加評論。)並不是編劇們沒有想象力,而是不敢有。說得明白一點就是:一些觀眾的挑剔直接扼殺了一部分編劇的創新。為了使自己的名聲保持清白,很多編劇變放棄了自己的想象力,用“抗日”這個普遍都能接受的老套題材進行創作,捏造出不計其數卻又都如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軍人形象。(對於選取抗日題材這個問題,我仔細地分析了一下,發現以這個題材進行創作,觀眾絕不會挑出大的毛病,就算真有敢說話的,也可以用“漠視國恥”這一記重磅炸彈將其轟倒,再一招“隔岸觀火”:調動一切輿論力量對其進行火力集中,將其瞬間秒殺,不留痕迹。因此,風險自然微小,也就導致了一些只為賺錢的編劇樂此不疲。)同一種性格,不同的面龐。不求以饗觀眾,只為名聲不臭。於是,千篇一律的抗日英雄們充斥着熒屏,構造了單調化,平淡化的藝術氛圍。觀眾們,當你們在埋怨某作品胡謅八扯的時候,能否先反思一下自己此時是否要開始一次想象力的扼殺?

  最可怕的是,有些觀眾一方面挑剔着本國的藝術圈平庸陳舊,另一方面又努力地打擊着一個又一個想要創新的青年。好比一個判官:手握硃砂筆,案上生死簿,冷冷一笑:“想活命?弄死你!”大筆一揮,抹殺千萬豪傑,然後又做出一副苦口婆心的樣子對人們說:“你們要學習養生之道,爭取長壽!”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為了中國藝術圈的繁榮,為了中國創新的作品出世,請不要再摧殘民族之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