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要辦、年年都挨罵、挨完罵再辦下一屆。”用這句話去形容近幾年的央視春晚,應該是非常合適的,“小品沒笑點,不是‘想死你們’而是‘想讓我們去死’”、“朱軍又說錯話了”、“導演都是飯桶”……時代進步讓觀眾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輿論環境的寬鬆讓每個人都有着充分的發言權,人們時常會痛罵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晚會和曲藝作品也就變得不足為奇了。用老演員是“炒冷飯、沒新意”、用新演員是“沒聽說過、不入流”,主持人煽情“太做作”、不“煽情”是不夠溫暖,跨界演唱“死難聽、不專業”、專業演唱則被說成“除了宋祖英就沒別人了嗎?”……有一句話應該是大家公認的,這年頭春晚挺難!
但如果把春晚比作一個人的話,我倒真心覺得當個“春晚”也不賴。正如春晚所表現出的眾口難調、一碗水難端平的問題一樣,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也時常會感到難以把事情處理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和春晚一樣,怎麼能讓更多的人欣賞和接受自己也是我們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從春晚遇到的問題中找找答案。
“過年了,春晚就是想讓大家樂呵一下。”在許多對春晚成員的採訪中,我們都可以聽到這句話,這也是春晚最基本、最核心的出發點。很多時候,我們帶着善意、積極的初衷去完成一件事情,希望事情的結果是服務他人、快樂自己,以實現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雙贏,但事與願違的情況時常會發生,好的目的有時候並不會帶來好的結果,這才有了人與人之間的許多誤會和矛盾,面對這些阻礙,我們需要做的應該是尋找到更加合理的途徑來表達和實現自己的意願,在這個問題上春晚每年都在改變和調整,春晚收穫的結果怎麼樣姑且不論,至少我們要做得更好。
“春晚?從來不看”、“春晚,吐槽唄”今年春晚以對觀眾的採訪作為開場,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對這兩句回答印象深刻。“馮導以調侃的方式給觀眾們先打預防針了。”“開場採訪”的話音剛落,觀眾就在網上做起了評價。既然我們的很多做法和行為方式難以做到面面俱到,那就要學會像“春晚兄”一樣懂得自嘲,更要敢於在人前自我批評、勇於承擔後果,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和春晚沒有絕對的好壞一樣,人們之間的觀點有時沒有絕對的對錯,與其去爭個孰是孰非,不如以一種大方的調侃與自嘲一笑置之。
善意的出發點、努力去做到最好、面對批評和質疑敢於承擔和自嘲,雖然我們的“春晚兄”有着種種的不盡如人意,但老兄的一些特點和品質還是值得一學,真心的說一句,有時候當個“春晚”也不賴!
當個“春晚”也不賴 標籤:春晚觀后感